
前线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前线》杂志是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办的党刊。创刊于1958年11月,由彭真同志题写刊名,邓拓同志任主编。“文革”初期被迫停刊。1981年中共北京市委创办了机关理论刊物《学习与研究》。1995年7月,市委决定恢复《前线》刊名,《阵地》杂志并入《前线》。 《前线》作为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以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者为主要阅读对象。《前线》恢复刊名以来,始终坚持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从政治思想理论上回答问题,力求‘解渴’管用”为办刊宗旨,以鲜明突出的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办刊方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突出理论宣传和理论学习辅导,突出对首都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被全国性报刊转载。
- 主管单位:中共北京市委
-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9-1445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616/D
- 邮发代号:2-10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牛朝—霄绿遍官桥柳
(F0002-F0002)
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1-1)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王海军[1,2];郑阳[3]
(4-7)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康晓强[1];唐垠箫[1]
(8-11)
全面理解党纪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刘志明[1]
(12-15)
着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特质
黄宝印[1];孙晓霞[2]
(16-20)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遵循
张鑫[1];王新营[1,2]
(21-24)
精准把握和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王衡[1,2];王诗龙[3]
(25-28)
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几个着力点
王炳权[1]
(29-32)
完善监督法实施机制研究
陈淑娟[1]
(33-36)
进一步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王大广[1];吴佟格[2]
(37-39)
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40-40)
以首善标准创大城之治
(41-41)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翟迈云[1]
(42-43)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李文钊[1,2]
(44-47)
突出“四个着力”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
常婧[1,2]
(48-51)
一条河流淌的城市治理之光
丹青[1]
(52-55)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丁元竹[1,2]
(56-60)
全力推动新时代首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迟行刚[1,2]
(61-64)
“回天”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
(65-66)
“陶然小哥”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刘晓明[1]
(67-68)
持续深化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69-72)
奋力打造花园城市大兴样板
(73-76)
提升金融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质效
(77-79)
街道办事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戚家勇[1]
(80-82)
兼资文武 忠贯日月
章林[1];冯泊萍[2]
(83-85)
长城抗战 保家卫国
杨剑利[1]
(86-88)
1925年3月: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李桂华[1];岳博伟[1]
(89-90)
崇俭戒奢佳话传
向贤彪
(91-91)
一锤定音与千锤百炼
陈思炳
(92-92)
合则强 孤则弱
张树民
(93-93)
从马可·波罗桥到卢沟晓月
刘贤[1];冯珺涵[1]
(94-96)
翰墨乾坤
(I0001-I0001)
画里画外
(I0002-I0003)
学习品诗
(I0004-I0004)
《春潮》
马常利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