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Data of Cultur and Education

曾用刊名:文献资料简报

简  介:南京师大文教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文教资料》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省级文化教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文教资料》是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维普资讯网全文收录期刊,是全国各地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认可的重点刊物。 《文教资料》杂志于1972年9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确认公布的学术期刊,全国知名的老牌刊物,素有“北有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南有南京师大《文教资料》”之声誉。《文教资料》为旬刊,每月出版3期,全年共36期,国际流行大16开本,风格庄重大气稳健,设有“语言文学研究、文化艺术研究、哲学史学研究、思想理论研究、法治教育与法学研究、美学与美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等八大栏目,着重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尤为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论文发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7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西村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35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32/C
  • 邮发代号:28-33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7期

浙江临海方言研究综述 莫文静[1] (3-5)

王维山水诗“空灵”美学对现代焦虑的消解路径研究 曹佳玲[1];马莉[1] (6-8)

非写景诗中的无我——“无我”概念新辩及其性质分析 金玲慧[1] (9-12)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月”意象的隐喻研究——以《狂人日记》为例 宋淑婷[1] (13-15)

维新与守旧之间——京旗作家王冷佛创作特色论 周嘉华[1] (16-19)

顾明道《荒江女侠》研究综述 博源[1] (20-22)

少数民族文学与悲情叙事研究——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陈雪凤[1] (23-26)

空间叙事学视域下《黑神话:悟空》的文化转译与视觉传达 拾天一[1] (27-29)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高梓轩[1] (30-33)

辩证逻辑对形式逻辑的扬弃——潘梓年对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贡献 蔡婉琪[1] (34-36)

马尔库塞非压抑性文明观的探讨 郑鑫宇[1] (37-40)

大夏国统万城衰落的跨理论解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学的双重维度 师欢[1] (41-44)

“五四”时期“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价值探析 张青青[1] (45-47)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规则意识的三维解析 刘欣[1] (48-5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逻辑审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秦慕兰[1] (51-5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维路径建构 黄玉贇[1] (56-59)

美育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陈长飞[1];马彬越[1] (60-62)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刍议 李献锋[1] (63-65)

基于TPACK理论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施策略 夏金梅[1];王一凡[1] (66-68)

基于Z世代心理行为特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分析 付雪娜[1];张胜旺[1] (69-72)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常承堆[1] (73-75)

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耦合与实现理路 王小慧[1];邢苏[1] (76-79)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王璐瑶[1] (80-82)

新质生产力融入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探析 于小晶[1];郭百红[2] (83-86)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金课”建设路径探究 谌志亮[1];张谦[1] (87-90)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关系与创新突破探赜 温雪梅[1];易姗[2] (91-94)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辅导员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李明亮[1] (95-97)

辅导员视角下新媒体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龙洪丽[1] (98-101)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吴爽[1] (102-104)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下教育对象的功能定位及创新路径探索 唐祥云[1] (105-107)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考 瞿晓琳[1] (108-11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魏荣荣[1] (112-1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学生“社团思政”的路径探析 曹晓娜[1] (116-119)

“非遗”保护视域下打铁花民俗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 范晓雪[1];刘芳[1] (120-122)

重庆兵工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论析 靳伟燕[1] (123-126)

从众心理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策略——基于“空心病”现象的思考 刘睿禹[1] (127-130)

学前教育师范生对教师子身份的结构探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宰梦萍[1] (131-133)

指向想象力发展的儿童诗教学策略研究 杨佳雯[1] (134-136)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晓妍[1] (137-139)

中小学教师数智素养培育的困境审视与实践路径研究 马丽文[1] (140-14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 吴煜超[1];李家希[1];陈子昂[2] (143-146)

困境与突破:乡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审思 韩春钰[1];曾晓阳[1] (147-149)

文化视角下鲁迅小说《故乡》的教学策略探究 龙婷[1] (150-152)

初中学校全方位育人班集体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张永安[1] (153-155)

卢梭挫折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挫折教育的启示 鲁娅[1] (156-15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李子鸣[1];李家成[2] (160-162)

“双减”政策视域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张露露[1];李生[1] (163-166)

数字化背景下AI驱动的中职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新形态 陈艳荣[1] (167-169)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马健[1] (170-172)

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时代价值与有效举措 谢秋慧[1] (173-175)

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大学生短期支教优化路径分析 王梦菡[1] (176-180)

数字化学习增值评价改革的动力与策略研究 武屹[1];陈欣[2];张姗姗[2] (181-183)

人工智能应用于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蒋平[1] (184-187)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张瑜[1] (188-190)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 张海传[1];念沐新[1];吴国华[1] (191-193)

远程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涂伟沪[1];蔡玲霞[2];王国梁[2] (194-196)

“融”与“容”:跨学科视野下墨西哥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概述 李默凡[1] (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