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Music & Performance)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虎踞北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66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557/J
  • 邮发代号:28-12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本期名家 孟凡玉 李宛城 (F0002-F0002)

刊前絮语 (I0001-I0001)

经典本质与多元在场:歌曲《沁园春·雪》现象分析 孟凡玉[1] (1-7)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集》序 杨民康[1,2,3] (8-11)

日本所传林邑乐史料发凡 崔静[1];王小盾[2] (12-17)

唐代雅乐舞的体系重建与审美转型 李济溟[1] (18-22)

演绎古音:“云韶”与唐代雅乐模式的兴替 隋雪纯[1] (23-28)

宋使入辽音乐文化见闻——基于“大一统”视角之考察 薛培[1] (29-35)

再论《敦煌乐谱》曲拍 庄永平[1] (36-40)

《指法汇参确解·流水》“滚拂”经衍考 王薇雅[1];孙晓辉[2] (41-50)

论少数民族即兴音乐中特殊音级的乐学意义——兼及现象学视野下的同均三宫释证 陈畅[1] (51-57)

哈尼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和音研究 彭俊铭[1];苏怡嘉[2] (58-62)

汪绂乐教思想探赜 袁建军[1];赵志涛[2] (63-67)

技术逻辑下当代古琴美育精神的价值阐释 刘彦[1,2] (68-73)

基于数字虚拟空间的音乐审美重构初探 田硕硕[1];曹海生[1] (74-79)

中国韵味音乐创作的两个观察视角——以两首《枫桥夜泊》音乐作品为例 于希水[1] (80-85)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音乐剧创作实践的审美价值期待 高馥佳[1] (86-89)

音乐与超人类耳朵:超声波、物质身体和感觉极限(下篇) 大卫·崔沛德[1,2];严诺渲[3];孙月[3] (90-105)

古乐复兴视域下马蒂努羽管键琴曲鉴古创新理路探赜 王汉光[1] (106-112)

元代戏曲对明代琴曲歌辞的影响及其文化史意义 马君毅[1] (113-118)

引禅入琴:成公亮的古琴创作观及其美学阐释 张婉晴[1] (119-124)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古琴相关活动发展考述(1916—1932) 李阳[1] (125-132)

当代古琴创作中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合作——以古琴独奏曲《雪菊》为例 王哲[1] (133-137)

以“陌生”对抗“亲密”——移动美学视域下院线电影的叙事转向 尤达[1] (138-144)

新世纪中国大陆迁徙题材电影的文化记忆研究 任李璐[1] (145-151)

论中国当代话剧表导互动的离心化症候 杨光[1] (152-156)

戏曲的文体革新与范式转变:论陈仁鉴的现代戏曲创作 孙艳[1] (157-161)

“边疆舞”理论话语的生成与反思 苗安琪[1] (162-166)

梅山仪式傩舞的身体符号与文化属性——以湘中地区“还都猖大愿”为例 朱秋涛[1];田艳[2] (167-172)

山东三大秧歌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创编研究 石慧[1] (173-177)

从范式确立到学派奠基——民族歌剧《白毛女》表演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贡献 乔邦利[1] (178-183)

知行统一 以美育人——钱仁康早期音乐教育实践探微 王晓平[1];秦川尧[2] (184-187)

民族歌唱“字腔关系”再说——兼与《“字正腔圆”还是“腔正字圆”?》商榷 侯俊彩[1] (188-192)

儒家音乐思想的政治哲学——《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说课序列之四 罗艺峰[1] (193-198)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剪影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