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Music & Performance)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虎踞北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66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557/J
- 邮发代号:28-12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本期名家 李诗原
李宛城
(I0001-I0003)
武装割据与突围转移中的革命歌谣——中国工农红军音乐的生成与流变
李诗原[1]
(1-10)
旧貌换新颜——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与变异特征新议
伍国栋[1]
(11-16)
一个持续追踪的主题——杨荫浏雅乐研究回视
张振涛[1]
(17-23)
从“神瞽”到“狂瞽”——先秦至汉瞽矇乐人的身份转变及其具身诠释
邹如愿[1]
(24-28)
从王莽作乐看两汉雅乐的价值取向
刘颖[1]
(29-35)
贾湖二孔骨笛的仿制实验与音乐性能初探
陈瑞泉[1]
(36-44)
自照与和鸣:清代女性诗词中的古琴书写
戴菁[1]
(45-50)
《梅语》《杨花》相酬答——两首艺术歌曲与一段音乐佳话
李启源[1];冯长春[2]
(51-58)
湘南过山瑶“还家愿”仪式音声变迁研究——以唢呐乐班的加入作为考察个案
赵书峰[1];周心雨[1]
(59-66)
淮海戏唱段《梦梨园》音乐编创的程式性探微
俞卫娜[1];薛雷[1]
(67-72)
音乐美学学科的人文维度
李晓冬[1]
(73-82)
琴学“古淡”审美范畴形成考论
丛何[1];韩伟[1]
(83-89)
见证“理性化进程”——马克斯·韦伯音乐研究的再审视
黄琼琼[1]
(90-96)
论王国维“实念”说及音乐审美现象学和美育学价值
刘舒怡[1]
(97-100)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复调合唱“武装的人”主题起源考
石潇栩[1,2];戴定澄[1]
(101-107)
论金湘巴松独奏曲《幻》的意境表达
杨玲[1];范赟聪[1]
(108-111)
熊佛西与《北平晨报·剧刊》——兼谈其“戏剧大众化”实验之缘起
杨炀[1]
(112-117)
革命与传播:论于伶的改译剧
何菲菲[1]
(118-123)
宋杂剧人物服饰考论——以韩城宋墓壁画杂剧图为例
张彬[1];任佳欣[1]
(124-130)
同乡组织与越剧传播:抗战时期上海七邑越剧研究社考论
王方好[1]
(131-136)
语境论:电影的释义规则与语境生产
苗瑞[1]
(137-142)
中华美学精神形塑下的宏观图景、微观样态与未来路径——近十年中国舞剧创作的回顾、观察与展望
叶笛[1]
(143-152)
舞情之源与乐者象德:战国竹简《性自命出》舞蹈美学思想研究
袁梦洁[1]
(153-158)
潮尔道聆听过程与本体探索——基于潮尔道田野调查
额日登夫[1]
(159-164)
身体语言的情境内置——基于湖南汨罗江流域“打猖”乐舞仪式的田野考察
李星星[1]
(165-170)
梅山文化中张五郎神话及其道德教化功能
谢琼[1]
(171-176)
论人工智能生成音乐独创性构成
郑智武[1]
(177-182)
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与制作中的应用
李政奇[1];王欣[1]
(183-188)
音乐专业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构建与实践
章崇彬[1]
(189-193)
基于OBE理念的流行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黄德俊[1]
(194-197)
序说:中国音乐思想史的大势与相关学术问题——《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说课序列之一
罗艺峰[1]
(198-202)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剪影
(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