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12日 Sat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Music & Performance)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虎踞北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66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557/J
  • 邮发代号:28-12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本期名家|王建民 李宛城 (I0001-I0003)

刊前絮语 (I0004-I0004)

评柏辽兹的歌剧:当代视野中的价值重估 杨燕迪[1,2] (1-8)

曾侯乙编钟音位结构关系论——兼及钟体十二音位对应于“(甫页)—曾体系”的律学解释 金世余[1];柴世敏[1] (9-14)

曹魏雅乐重建与中古雅乐观念的新变 尤佳悦[1] (15-20)

唐代“府县教坊”考辨——兼论唐代前期地方乐艺管理制度 聂凤栖[1] (21-26)

中国歌唱“口劲儿”论 张燚[1] (27-35)

守正创新的效度:从南音《梅花操》的“移植”谈起 张佳琳[1];宋瑾[2,3] (36-40)

走向历史深处:区域音乐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演进路径 蔡菲[1];田可文[2] (41-45)

在地性、创造性与社会性: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教学的文化特性与社会价值 刘小鼎[1];蔡宗德[2] (46-52)

跨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三缟髦”藏族与洮州“花儿” 赵雄雄[1];吴丽霞[2];李振聪[3] (53-58)

天津“飞地”公共乐队:社交与情感凝聚下的功能性音乐实践 冯曦瑶[1];洛秦[2] (59-64)

当代节奏认知、感知与阐释的跨学科理论衍展 郑中[1];李紫涵[1] (65-72)

音乐与超人类耳朵:超声波、物质身体和感觉极限(上篇) 大卫·崔沛德[1];严诺渲[2];孙月[2] (73-82)

后现代音乐教育观念的局限与可能 吴子吟[1,2] (83-89)

从《映山红》论当代民族歌剧的表演美学特征 祝薇[1] (90-96)

试论新时代民族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建设 王建民[1] (97-102)

由日本民族艺术学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 王永健[1] (103-109)

中国民族艺术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概念 曹静[1,2] (110-116)

音乐形态学 邱晨[1] (117-124)

申克音乐分析法 凌晨[1];张嘉玥[2] (125-131)

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 余媛[1] (132-138)

法外狂徒:保罗·克莱利与1920年代哈尔滨电影审查的建立 付永春[1] (139-145)

强人工智能与智能未来:科幻电影人工智能叙事探论 覃才[1] (146-152)

中国短视频的海外传播沿革与实践创新探究 魏佳[1];李语涵[1] (153-157)

戏曲表演身段求“圆”的审美原理——兼论戏曲表演中身体的主体性 李晓腾[1] (158-163)

近代曲艺观念的转向和重塑——以近代报刊为中心 盛书琪[1] (164-169)

像似性:舞蹈意义构建的基本方式 袁杰雄[1] (170-176)

“两创”视域下文博题材舞剧创作的表意策略 陈语[1] (177-182)

21世纪西方音乐表演练习策略研究评述 白心玉[1];李小诺[2] (183-193)

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的政策导向、挑战及对策思考 丁耀[1] (194-197)

安徽芜湖梨簧戏存见文献综述 徐媛媛[1] (198-205)

中国音乐思想范畴研究——《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说课序列之三 罗艺峰[1] (206-210)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近期活动剪影 (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