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Music & Performance)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虎踞北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66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557/J
  • 邮发代号:28-12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宋代乐书著述的成就、特点及时代成因 余作胜[1] (1-7)

近代琴家吴振平家世、生平及琴事探微 章华英[1] (8-14)

“扶南献乐”及相关问题考证 袁寿玉[1] (15-19)

论朱载堉1610年对其乐律理论的补充与完善 张恒源[1];宋克宾[1] (20-28)

江永论“黄钟之宫”的性质及定声之法 欧家玉[1] (29-33)

试论留日经验对李叔同音乐观的影响——以《音乐小杂志》为中心 张千千[1] (34-38)

刘德海与潮州音乐界的交往叙事——基于“1”行动计划之“潮州音乐年” 屠金梅[1];王敏清[2];刘勇[3] (39-43)

琴谱中的琴品初探 杨天星[1] (44-47)

常德汉剧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蒋笑一[1] (48-52)

古琴音乐的伦理审视 刘泠然[1] (53-57)

“闷笛”在苏南十番音乐中的作用与文化内涵 许志圣[1] (58-62)

千年等一回 古月共渡情——左宏元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 施咏[1,2] (63-70)

材料·情境·观念——论拉亨曼两首《安慰》的声音艺术与存在体验 左艳容[1] (71-77)

音乐之美的“游戏”法则:康德与席勒“自由游戏”观之辨 史若凡[1] (78-82)

科菲·阿加乌音乐符号学的内外意涵与结构生成研究 朱歌[1];王旭青[1] (83-90)

论“旋律引用”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及运用策略 冯欣欣[1] (91-96)

拉杜莱斯库第五弦乐四重奏《先天地生》的符号学分析 王金强[1] (97-105)

三全音的实践与理论探析 徐晓红[1];冶鸿德[2] (106-114)

论曹禺编剧艺术的发展 陆炜[1] (115-120)

Sora时代的影像构筑:技术演进、传播变革与人机融合 陈琰[1];成苏维[1] (121-125)

无问西东:论当代跨文化戏剧舞台上的“汤莎会” 刘文辉[1] (126-131)

空间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沉浸式戏剧创作研究——以英国Punchdrunk剧团为例 王俊婷[1] (132-137)

启动循环:论PaR研究法在戏剧表演学科中的应用 胡心言[1] (138-143)

非遗视阈下江苏传统舞蹈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 许薇[1] (144-147)

舞蹈社群:一个亟待探究的舞蹈人类学概念 胡雪[1,2] (148-153)

音乐禁忌:唱与不唱——岷江上游地区阿尔麦人的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行为阐释 丁博[1] (154-158)

河北易县东韩村十番乐的“再研究” 崔晓娜[1] (159-165)

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活态传承研究 王艳[1];罗钰洁[2];程飞然[1] (166-170)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从边界、“之间”到适应、扬弃——评第一届中泰“‘跨文化’音乐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王晓俊[1];陈真[1] (171-177)

“中荷”音乐学院专业教育之比较研究 李鑫[1,2] (178-182)

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什么?——《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说课序列之二 罗艺峰[1] (18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