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
Chinese Calligraph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书法》反映当代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成果,刊载书法及篆刻作品,介绍当代书法艺术现状及书法家。
-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4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782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36/J
- 邮发代号:2-87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楷书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卷
朱国祚
(3-3)
齐白石篆刻专辑(上)
(4-4)
齐白石的篆刻与修养
刘曦林
(5-6)
“我法”与“刀味”:齐白石印风的审美开拓
朱天曙[1,2]
(7-16)
从齐白石篆刻想到的
陈国栋[1];薛元明[1]
(17-24)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篆刻漫谈
邹典飞
(25-30)
胆敢独造:齐白石篆刻艺术探微
乔铁强
(31-37)
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展览——在“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展览开幕式上的致辞
陈振濂[1]
(39-47)
商 甲骨文
(40-40)
“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学术研讨会纪要
马洪亮[1]
(48-67)
西周 ■盂
(49-49)
碑学的经典化与审美谱系的建构——关于当代书法理论与创作“标准”探索的启示、作用的访谈
魏广君[1];续鸿明[1]
(68-97)
秦 颖川■丞
(75-75)
战国 石鼓文田车鼓拓片
(84-85)
东汉 刘平国刻石拓片
(94-95)
不断拓展的历史视界——试析传统帖学、碑学与“碑帖结合”之模式转换的学理更新
梁培先[1]
(98-109)
趋古步今——刘一闻作品选
刘一闻
(110-116)
刘一闻的泽古与出新
汪涌豪
(110-114)
沧海·兵道——张继诗书画印展作品选
张继
(117-121)
以博养专——我的诗书画印创作
张继[1]
(117-121)
张继诗书画印赏鉴
谭健[1]
(122-123)
林泉怡乎?不怡——跋阮元致仕之后的家书
薛龙春[1]
(124-137)
清 阮元 行草书致仕后家书册
阮元
(124-129)
清 阮元 行草书札
阮元
(130-136)
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对嘉道时期金文书法之影响
陶淑慧[1]
(138-152)
清 阮元 行书七言联
阮元
(141-141)
阮元的“南北书派说”
兰辉耀[1]
(153-155)
新见阮元《明太傅朱文恪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跋》考释
马宁[1]
(155-157)
二〇二四年度中国书协学术工坊“时代追问:精神·文脉·创变”在京举办
(158-159)
二〇二四年度中国书协学术工坊“时代追问:精神·文脉·创变”综述
张莉[1]
(159-161)
书法发展的时代求索——二〇二四年度中国书协的三个学术项目
马晨晨[1,2]
(162-163)
首届新时代艺术学(书法)博士学术交流发言摘编
(164-169)
首届新时代艺术学(书法)博士学术交流与展览系列活动动向研究
张淑政[1];刘睿涵[1]
(169-171)
梅花香自苦寒来
田树苌
(172-173)
悬车回望——赵国柱书法作品选
赵国柱
(172-173)
晋唐书风在西域的接受与传播——以《中国书法全集·三十一隋唐五代编写经写本卷》为例
陈国敬[1]
(174-181)
题跋题签与印章的疑问——易元吉《猴猫图》新探
俞凯悦[1]
(182-187)
草书“来”与“成”为什么容易相混——谈谈从“戈”“戊”等部首草书的演变
刘绍刚[1]
(188-191)
指腕之间的历史再认识
刘玉珏[1];梁敏[1]
(192-193)
从《玉台书史》看古代女书家传记中的性别建构
邹爽[1]
(194-196)
云峰山北魏《赤精子残石》考
张德群[1];原旭东[2]
(196-199)
新形态·新媒介·新观念:——“走向沙孟海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沙孟海研究”专题座谈会综述
钱进[1];陈磊[2]
(199-201)
隋《王幹墓志》考论
王健[1,2]
(202-205)
中国书法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展望——《白谦慎书法论文选(增订版)》读后
尚磊明[1]
(206-207)
活动
(208-208)
展览
(208-208)
北魏 云峰山九仙题名刻石选
(209-209)
北魏 弥勒供奉造像题记拓片
(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