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
Chinese Calligraph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书法》反映当代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成果,刊载书法及篆刻作品,介绍当代书法艺术现状及书法家。
-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4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782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36/J
- 邮发代号:2-87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行书桃花源记卷(部分)
(F0002-F0002)
清 八大山人 行楷书节录黄庭内景经册
(3-3)
清·八大山人书法研究特辑
(4-4)
八大艺术中的“快雪时晴”精神——从其《世说诗》谈起
朱良志[1]
(5-39)
清 八大山人 山水鱼鸟册·书世说诗
(10-10)
清 八大山人 行书安晚册尾跋
(12-13)
清 八大山人 鱼鸟图轴
(21-21)
清 八大山人 双鹦诗画册
(26-27)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作品选
(28-31)
南京博物院藏八大山人作品选
(32-34)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八大山人作品选
(40-65)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八大山人作品综论
江蓝天[1]
(44-66)
故宫博物院藏八大山人作品选
(66-67)
消逝的“有声”现场:二十世纪上半叶书法讲演的情境重塑
徐清[1];胡婧怡[1]
(68-81)
钟以敬
(82-82)
西泠遗踪——踵事增华钟越生
乔中石[1]
(83-84)
继起八家留印痕——钟以敬篆刻艺术
林立[1]
(85-95)
刘炳森的书法人生:传统的回声 时代的书写——写在刘炳森逝世二十周年之际
刘学惟
(96-101)
元 郑元祐 行楷书华孝子祠记册
(102-119)
郑元祐《华孝子祠记册》后顾廷龙与孙伯亮翰札
王照宇[1]
(109-119)
从方以智的哲学思想看其书法创作
韩琛[1]
(120-129)
明 方以智 行书七言联
(121-121)
明 方以智 墨石图册
(122-124)
明 方以智 行草书五言诗轴
(128-128)
遵法与忘法:方以智晚年的书学向度
陈光浩[1]
(130-141)
明 方以智 草书和陶诗卷
(130-131)
明 方以智 行书临褚河南虞永兴册
(136-137)
新出土《相山祠堂题记》考论
秦祥[1]
(142-145)
书学中女性形象的隐匿——学术史视野中《玉台书史》研究
张家铭[1]
(146-148)
《续玉台书史》考
张英杰[1]
(149-151)
墨迹《文赋》献疑
陈乾坤[1]
(152-155)
论中国写意画语言中的帖学与碑学观
魏子雲[1]
(156-157)
当代草书取法的几个观念问题
苏海东[1]
(158-160)
释惠洪书学思想探析
李楷凡[1]
(161-162)
东汉高平石工与祠堂题记的书刻
张佳[1]
(163-165)
艺术乡建的文化逻辑与价值判断——以浙江书法村建设为例
何涤非[1]
(166-168)
数智时代的书法认知与书法生态构建
刘衍泽[1]
(169-171)
《中国书法》合集邮购广告
(171-171)
当代“碑学”的合力共振和自我寻绎
王超[1]
(172-174)
赵壹《非草书》别解
杨舒婷[1]
(174-176)
“书如其人”中的“回避本体”现象
黄琦[1]
(177-179)
中国书法与当代艺术形式的交汇
丹尼尔[1]
(179-180)
日本高等书法教育现状
河内利治[1];丁成东[2]
(181-187)
美在五岳——五岳题材楹联书法展作品选
(188-193)
传统楹联的五岳联墨与当代演绎
赖思佳[1,2]
(188-189)
晋韵唐风——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书法展作品选
(194-202)
晋韵唐风——行书创作专题讨论会综述
(195-196)
塞上名士王雪樵书法钩沉
徐宏斌[1]
(203-206)
刘涛《魏晋新书风》读后——以材料和空间重构魏晋书法史
苏钰迪[1]
(207-207)
活动
(208-208)
展览
(208-208)
清 八大山人 桃花源记卷
(209-209)
清 八大山人 草书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诗横幅
(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