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曾用刊名:襄樊学院学报
简 介:《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原《襄樊学院学报》)1981年创刊,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文理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栏目有“三国历史文化研究”、“襄阳地方文化研究”、“孟浩然研究”、“宋玉研究”、“道安研究”。栏目涉及教育教学、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法学、管理学、数学、旅游科学、建筑工程、机械与汽车工程、计算机与自动化、化学与食品科学、材料科学、医学、实践实验设计等众多门类。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4476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830/Z
- 邮发代号:38-34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敌国之词”与“春秋褒贬之义”——《三国志·姜维传》“评曰”探赜
李梓豪[1]
(5-10)
邺下文人集团的群体性辞赋创作特征及贡献
张佳婷[1]
(11-15)
李白乐府“古题新作”创新模式探微——以“襄阳系列乐府”为例
龙思羽[1]
(16-20)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三重向度:使命、困境和路径
郑平熹[1];许鑫[2]
(21-27)
老年群体数字人权保障的路径优化
汪杰[1]
(28-34)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现状及展望
董延彪[1];张子珍[1]
(35-41)
从直指性看名词谓语句
石宇轩[1]
(42-47)
论巴金《寒夜》中父亲的“缺席”与“在场”
代芊晨[1]
(48-51)
基础教育回应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路径——兼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冯东[1];李腾腾[2]
(52-58)
大学英语一流课堂的积极给养内容设计新探
范司永[1]
(59-63)
基于赛教融合模式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以湖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陈威[1,2];常华进[1];李权国[1];黄文藜[1]
(64-68)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李伟[1];丁鑫[1]
(69-72)
流动的声景:以声传影的媒介考古研究(1897—1965年)
张梦婷[1];叶茂[2]
(73-78)
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数智化改革研究
张一桥[1];吉玉良[1];吴雅辛[2]
(79-85)
米芾书法艺术新论——评《沉逸之美:米芾书法艺术赏析》
刘精科[1]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