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与时代
Beauty and Times
简 介:《美与时代》为“211”重点大学——郑州大学主管、河南美学学会和郑大美学研究所主办,1986年创刊以来,不断发展,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被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骨干期刊)。河南省第六届社科期刊综合质量检测被评为一级期刊。
-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5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061/B
- 邮发代号:36-26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4期
吴岳作品
吴岳[1]
(F0002-F0002)
“异质现象学”思想对神经美学研究的启示
王宇阔[1]
(4-7)
美学与认知科学的融通:预测加工的视角
刘童玮[1]
(8-13)
清末“戏曲改良”的目的思想及其创作剧目的时代意义
刘欣[1]
(14-19)
论象征与讽喻之争的由来与发展
方楠[1]
(20-25)
论巴赫金作者思想——以对话理论为线索
张智[1]
(26-30)
后人类主义下生成式视觉艺术创作:主体中心性、权力与规则解构
陈俊泽[1]
(31-35)
论明代王世贞书学批评概念中的“格”与“密”
刘光喜[1]
(36-39)
AI语境下的“艺术终结”的再反思
梅小雪[1]
(40-44)
怪诞世界与自我救赎——解谜游戏《锈湖》的怪诞美学建构及功能研究
蒋露艺[1]
(45-48)
“自由游戏”的当代困境:资本异化下的网络游戏与单机艺术的救赎
徐志奇[1]
(49-53)
传播与策划专业群“三维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褚自刚[1];郭子毓[1]
(54-57)
高职音乐教育在校园美育体系中的功能与实现路径
雷佳星[1]
(58-60)
音响的情感符号与情动生成——从苏珊·朗格到德勒兹
乐开元[1]
(61-64)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舞蹈形式与美学特征探析
王珂[1]
(65-67)
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儿童形象转变——以勃鲁盖尔的《儿童游戏》为研究中心
陈紫霖[1]
(68-73)
餐桌上的寓言——威廉·克莱兹·赫达早餐静物画中的道德警示
包焌凝[1]
(74-78)
从马蒂斯美学看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真实观的转换
肖敏[1]
(79-82)
山水画中山石块面的分布探析
黄玉兰[1]
(83-85)
古代端砚题咏诗歌与文人精神探析
莫岸洪[1]
(86-89)
论柳宗元《渔翁》最后两句当存还是当去
张佳丽[1]
(90-93)
“外卖诗人”王计兵诗歌的底层叙事
李亚萍[1]
(93-95)
作为视域的“附近”:时间循环电影的场面调度与感知重塑
张浏浏[1]
(96-99)
从自审到感通:《第二十条》的人性之思与生命境界
淡安娜[1];李林泓[1];黄宇轩[2]
(100-104)
神话重写中的叙事突围与身份革命——从哪吒系列电影看当代叙事的策略革新
徐文心[1]
(105-108)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时空叙事对老年群体的共情建构
刘帆[1];郑妍[1];余佳铭[1]
(109-112)
《星期六》中后9·11时代主观时间与纪念碑性时间关系的塑造
李迎燕[1,2]
(113-118)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叙事进程与主题阐释
萧惠滨[1]
(119-123)
认识、超越、共存:自然生态纪录片《众神之地》的生命哲思
何帅[1];孟旭舒[1]
(124-127)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文化现代性转化与技术奇观表达研究
徐梦媛[1]
(128-130)
在左翼意识与市民趣味之间:论夏衍1930年代电影剧本创作
陈昌瑜[1]
(131-135)
电影《消失的她》:社会美学的转译与创作新变
孙玉清[1]
(136-139)
台湾地区新青春电影的色彩计量研究及其审美特征分析
孙畅[1];叶晓娴[1]
(140-145)
非遗嵌合微短剧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李佳怡[1];张丹[1]
(146-148)
“游观”视阈下在我国书画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表达——以《诗画中国》为例
蒋昕偌[1]
(149-152)
蒋雨奇作品
蒋雨奇[1]
(153-153)
马凌燕作品
马凌燕[1]
(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