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与时代
Beauty and Times
简 介:《美与时代》为“211”重点大学——郑州大学主管、河南美学学会和郑大美学研究所主办,1986年创刊以来,不断发展,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被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骨干期刊)。河南省第六届社科期刊综合质量检测被评为一级期刊。
-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5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061/B
- 邮发代号:36-26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崔新月、刘国靖、詹义高、张庆一作品
崔新月[1];刘国靖[1];詹义高[1];张庆一[1]
(2-2)
建筑中的美——并非奢侈品,只是必需品
萨米尔·泽基[1];史晓林[2];戴睿[3]
(4-7)
艺术创造力与大脑
萨米尔·泽基[1];黄筱茜[2]
(7-9)
“身”范畴源起:中国身体观念的逻辑起点
邵晓舟[1]
(10-14)
“他者”的消失与恢复:韩炳哲的时间革命思想
向未来[1]
(15-19)
从社会区隔到个体创造——布尔迪厄与亨尼恩的趣味观辨析
杨颜祯[1]
(20-25)
迈向一种幽灵-影像——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幽灵美学
易丰[1]
(26-29)
平滑美学视角下的AI绘画——关于艺术定义和本质的思考
穆舒欣[1]
(30-34)
联结与变形:数字时代文学文本的电子游戏改编——以《魔戒》小说和游戏为例
董玮[1]
(35-39)
消费爱欲:从耽美同人cp叙事看当代青年女性情感结构的转变
吴名剑[1]
(40-44)
日常生活审美化视野中短微影像审美的“生成症候”探赜
刘凡[1];任华东[1]
(45-49)
“剧本杀”游戏的情感沉浸机制研究
马雪[1]
(50-53)
侗族风雨桥的符号文化研究
张颖[1]
(54-57)
民族文化符号在绘本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出版的壮族文化绘本为例
冯雅岚[1]
(58-61)
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构建及信息可视化设计转化
李辰瑶[1]
(62-65)
清末民初《儿童教育画》的美育价值研究
汤景媛[1]
(66-69)
越剧男班在上海大世界的演出情况(1922-1937)
赵靖童[1]
(70-74)
宗教艺术研究的数字人文探索
张永瑞[1];刘秀静[1]
(75-79)
滇、豫地域历史文化视角下的“抗战主题”版画创作艺术图像比较研究
李晓会[1]
(79-84)
博斯绘画中的主题内容隐喻现象研究
赵茜[1]
(85-88)
试论詹建俊对油画民族化的践行与启示
赵文博[1]
(89-91)
从诗教到审美:黄节宋诗批评的内化路径与现代意义
李肖锐[1]
(92-95)
散佚的链接——论库切《福》中的共同体场域与动态衍变
林晓萌[1]
(96-102)
唐昭宗朝科举试赋现实文化意蕴
鲁丹丹[1]
(103-107)
家园感:阿勒泰家园——环境美学视域下李娟的散文创作
马丽娜[1];行露瑶[2]
(107-111)
另类的赠序:重析韩愈《何蕃传》
胡雅芸[1]
(112-117)
“游戏性写实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困境与潜能——以网络文学《开端》为例
邹鹏飞[1]
(118-122)
《爱情神话》对“神话”的破除与重构
杨茉[1]
(123-127)
韩延“生命三部曲”的疾病叙事研究
朱平[1]
(128-132)
贾樟柯电影中的风景美学探析
袁航[1]
(133-136)
拼贴与挪移:电视剧《繁花》中的上海城市空间想象
陈纾琳[1]
(137-141)
新世纪中国恐怖片的类型、问题与未来
周建永[1]
(142-145)
跨文化视域下的两性交流——电影《坠落的审判》解读
周婉君[1]
(146-149)
嬗变轨迹·文化症候·未来面向:国产小妞电影的文化审视
李昂[1];王竣[2]
(150-152)
唐捷、朱姝颐作品
唐捷[1];朱殊颐[1]
(153-153)
薛立祥作品
薛立祥[1,2,3]
(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