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简  介: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名作欣赏》既刊登别有会心的解读赏析文章,又附录作品原文,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艺术审美方法,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高雅的品位,清新的风格;精彩的文笔,独到的鉴赏,乃其特色。

  •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18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34/I
  • 邮发代号:22-15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7期

《名作欣赏》四十周年贺词作品选登 杨济东 (2-2)

症候阅读视域下《荷花淀》文本的三处“缝隙”及其解读 杨洪健[1];李文洁[1] (5-7)

话剧《深海》对主旋律戏剧叙事结构的探索与突破 孙沛源[1] (8-10)

陆川《南京!南京!》中的民族意识表达 石洮瑜[1] (11-13)

论太行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 张晓峰[1] (14-16)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遣明使的在华娱乐生活 陈茜[1] (17-19)

《寻访千利休》:解读唐风宋韵下的日本茶文化 白美云[1];程亚丽[1] (20-23)

译介学视角下葛译莫言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究——以《红高粱》和《蛙》为例 王鹏[1] (24-26)

从《猫城记》英译本看老舍作品的海外传播策略 张艳[1] (27-29)

体认翻译学视角下的山西美食翻译研究 王旭[1];高玉芳[1] (30-33)

《南越志·端溪温媪》的风土摹写与文化再生 李博昊[1] (34-37)

诗佛王维“一念不生”的哲学三问:本体、起源和归宿——从初中语文教科书王维的诗歌谈起 杨新成[1] (38-40)

论苏轼的君子人格及其当代启示 邢满[1];刘云霞[1] (41-44)

诗画关系视野下的《师子林纪胜集》 王洁[1];张建伟[2] (45-47)

农民主体·乡土现实·民间美学:“山药蛋派”剧作观念研究 王琳[1] (48-50)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男性身份迷思——以《骄傲》为例 李美婷[1] (51-53)

《无声告白》中莉迪亚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周永堃[1];董雯丽[1] (54-57)

大数据驱动下的文学作品分析:价值特征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曹熠程[1];何高大[2] (58-60)

空灵、苦吟与雄浑:唐人笔下终南山的诗意呈现 张萍[1] (61-63)

贾平凹小说中“她力量”的生存智慧与文明重构 蔚琼[1] (64-6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霍华德庄园》的精神救赎 尚文真[1] (67-69)

从技艺异化到心性超越:中岛敦《名人传》的现代性启示 王迈[1] (70-73)

如海鸥般放飞的新女性——重读契诃夫小说遗作《未婚妻》 安莹[1] (74-76)

互文性理论下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文本改编探析 李婷婷[1] (77-79)

瓦解“缝合”:论穿越剧的陌生化效果 胡可[1] (80-82)

情欲枷锁与女性觉醒——论《菊豆》的俄狄浦斯叙事、性别抗争与色彩符号 曾慧楠[1] (83-85)

《庄子》中鱼意象内涵探析 赵怡霖[1] (86-88)

曹丕诗歌中的建安风骨内涵 林汐[1] (89-91)

位高犹思微 高雅而温厚——论曹丕诗赋中的细腻情感 解馥诚[1] (92-94)

论《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客”意象的多元重构——商业经济驱动下的文学新变 许晓宇[1] (95-97)

论宋诗中的避暑书写 白静[1] (98-100)

《艺文类聚》岁时民俗赋书写研究 浦琪[1] (101-104)

爱是废墟中的神坛:浅析《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情之美 沈可心[1] (105-109)

新见清代山西进士吕元亮墓志考释 杨康[1] (110-113)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浅析张爱玲《传奇》中夫妻婚姻关系的“阻隔”书写 柯昱仰[1] (114-117)

20世纪90年代娜拉们的漂泊与寻找——陈染女性文学作品出版态势研究 胡小丽[1] (118-120)

魏微《烟霞里》:“70后”女性的人生“回忆录” 张瑜珂[1] (121-123)

重现历史,体察人性——萧红写作风格及作品内涵初探 王海晨[1] (124-126)

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小说的艺术风格 梁建军[1] (127-12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施蛰存小说探究——以《将军底头》《梅雨之夕》为例 陈雪飞[1] (130-132)

试论须一瓜小说的断裂与延异模式 赵东祥[1] (133-135)

新世纪青春文学中的小人物现实书写——以文珍的小说为例 曹欣颖[1] (136-138)

走出“永生岛”——论孙频《我们骑鲸而去》中的岛屿想象 张春艳[1] (139-141)

精神还乡与文学还乡——论龚曙光《日子疯长》的艺术特色 乔雨菲[1];刘存[2] (142-144)

界限与流动:《高野圣僧》嵌套叙事中水的结构功能 刘毅宁[1] (145-147)

《死于威尼斯》对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解构与批判 温紫霞[1] (148-150)

拉康镜像理论框架下《墙——S·卡尔玛先生的罪行》的主体性危机研究 韩星鹭[1] (151-153)

国粹之美:京剧《贵妃醉酒》的独特魅力赏析 陈黎贞[1] (154-156)

压抑与逃离 反叛与追求——话剧《立秋》人物形象分析 车宝琴[1] (157-160)

《宇宙探索编辑部》:科幻电影的诗性内核 李婧仪[1] (161-165)

电影《燃烧》与《寄生虫》中“阶级”隐喻的影像化表达 万新月[1] (166-168)

喜剧的密码——西方闹剧与情景喜剧的百年笑点进化史 李文卓[1] (169-171)

生活的本真映现——从克拉考尔电影理论看是枝裕和作品中的救赎观 洪西贝[1] (172-175)

历史与人文交织的风景——评《忧郁的热带》 袁尔凡[1];陈晨[1] (176-178)

在继承中创新——从《块肉余生述》中看林纾对中国传统小说的态度 何梦[1] (179-181)

埃贡·席勒绘画中女性形象造型研究——以《死神与少女》为例 胡艳[1];杜哲[1] (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