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简  介: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名作欣赏》既刊登别有会心的解读赏析文章,又附录作品原文,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艺术审美方法,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高雅的品位,清新的风格;精彩的文笔,独到的鉴赏,乃其特色。

  •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18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34/I
  • 邮发代号:22-15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2期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作品选登 蒋寅[1,2] (2-2)

建构与传播:《晋绥日报》中的鲁迅话题考析 康艳艳[1] (5-8)

从《秋葵》管窥萧也牧“百花”时期的创作倾向 刘畅[1] (9-11)

余华长篇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普通读者接受现象研究 刘滢[1] (12-14)

《许三观卖血记》在韩传播现象及成因探析 王兆博[1] (15-17)

论话剧影视改编对余华作品在日韩传播的影响 赵福尧[1] (18-20)

《曾国藩家书》敦睦思想解读——兼论传统家训敦宗睦族、敦里睦邻之道 吴蕴慧[1] (21-23)

南方景观中的生命内涵——评黄康生的《一湖澄碧》 洪艳[1] (24-26)

母亲的“桃花源”——试论薛忆沩长篇小说《“李尔王”与1979》中的母亲形象 马文美[1] (27-31)

论夏目漱石和鲁迅小说中的家庭叙事 张颖[1] (32-34)

论聚斯金德小说《香水》中的身体叙事 赵海燕[1] (35-38)

地方特色文化生态赋能区域经济的实践路径研究——以益阳市清溪村为例 曾树仪[1];祝丽君[1] (39-41)

区域性媒体与地方特色文化双向驱动发展策略及意义——以湖南广电与湖南益阳市为例 宁英杰[1];祝丽君[1] (42-44)

“三周”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研究 王欣怡[1];傅建安[1] (45-47)

庄子哲学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意识流写作规范探索 李毅深[1] (48-52)

王夫之对《逍遥游》的诠释特色 陈浩东[1] (53-56)

新时代语境下《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原榕丽[1] (57-59)

孔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汪明[1] (60-62)

析苏轼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创作特点 康瑜[1] (63-65)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共婵娟——从“共”字探苏轼思想境界 张元伟[1] (66-68)

《秋天的怀念》:自我本真的生命写作 沈滨[1] (69-71)

《我与地坛》首节景物描写的内在逻辑和用意 刘续伟[1] (72-74)

浅析杜甫《兵车行》中唐代兵役制度的困境 薛宇琴[1] (75-77)

陈善《扪虱新话》中的“夺胎换骨”文章观 赵雪莹[1] (78-80)

论词题与词序之区别 倪子涵[1] (81-85)

中国目录学体系建构之作——《目录学发微》评介 陈振烨[1] (86-88)

胡云翼《明清诗选》研究 刘宁[1] (89-92)

方濬师与李鸿章交往考述 高文成[1] (93-95)

论赵树理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崔舒淼[1] (96-98)

空间理论视域下《春潮》中的女性生命隐痛 李林璇[1] (99-103)

论乌利茨卡娅的小说对俄罗斯经典女性形象的继承与颠覆——以《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为例 董克[1] (104-107)

女性主义视角下《简·爱》与《霜降》比较研究 赵婷[1] (108-110)

两个口号论争中的鲁迅 钱泓鲲[1] (111-114)

《重读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社会历史批评视界——以《1936老舍〈骆驼祥子〉中国现代文学的转折》篇为例 刘鑫瑶[1] (115-117)

钱锺书的“耳朵”——钱氏“打通”式声音研究管窥 张真瑞[1] (118-122)

时空移位下的虚构与真实——试析沈从文学术生涯中的“原乡”改造 崔瑀宸[1] (123-125)

反理学视域下的《铁花仙史》思想意蕴研究 陶名唱[1] (126-128)

民初小说叙述距离控制中的“隐含作者”——以《玉梨魂》为例 刘炜[1] (129-131)

试析无名氏前期小说的艺术特质 李少华[1] (132-134)

贾平凹小说中“畸人”形象的叙事功能及现代性思考 王林[1];李荣博[1] (135-137)

浅析薛涛儿童小说的“归乡”叙述模式 高美然[1] (138-140)

“返乡”与“入乡”:新时代下乡土小说城乡融合与书写转型探究——以《宝水》为例 杨子新[1] (141-144)

《局外人》中的仪式与反仪式书写 付杨[1];杨欣然[1] (145-149)

误认·异化·重建——论康拉德《黑暗的心》中马洛的主体建构 赵薇[1] (150-153)

论废名《世界日报·明珠》时期的笔记体散文创作 张菲菲[1] (154-156)

冯至十四行诗的新批评解读——以《十四行集》其一为例 陈若识[1] (157-159)

心灵与智慧交织的文学盛宴——探寻茅盾《风景谈》之美 白俊杰[1] (160-162)

西厢故事中法聪形象析辩 禹静[1];董静威[2] (163-165)

论《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复仇悲剧的异同 张雯骞[1] (166-168)

论《吝啬鬼》的戏剧冲突 李丽芳[1] (169-171)

听雨的和谐美意象——基于听觉审美视角分析 付其文[1] (172-175)

黄土地上的古韵今风——山西民俗文化探析 王志桃[1] (176-178)

消费文化建构下波普图像的符号传播与美学探索 汪聪[1] (179-181)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汉译——以《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任溶溶译本为例 孙月珑[1] (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