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大力发表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十分欢迎处在学术前沿的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其他人文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稿件。本刊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以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品位。
- 主管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17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49/C
- 邮发代号:48-8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
(F0002-F0003)
新质生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成维度与实践指向
张姣玉[1];罗红艳[2];刘沛[1]
(1-8)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创新力的逻辑与进路
耿泽[1];王婧[2];苏德[1]
(9-18)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安宝洋[1]
(19-26)
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小农经济韧性研究——基于胶东葡萄种植户劳动力配置过程的考察
高士健[1]
(27-39)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创举
孙研[1,2];吴钧[3];金炳镐[4,5,6,7]
(40-4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韩艳伟[1]
(49-56)
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论
赵新国[1];毛雨琴[1]
(57-64)
基层改革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实现机制——基于一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实践的考察
刘辉[1,2];杨政[2]
(65-73)
民族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融合
向琳[1]
(74-85)
以桂林抗战文化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刘洋[1,2];苏亮乾[3,4]
(86-95)
“美美与共”:以美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
王思[1,2];孟飞[3]
(96-105)
以“治理兴村、产业富村、文化润村、生态美村”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的研究
于洋航[1];郗春嫒[1]
(106-115)
传统村落“产村景”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路径探析
崔海洋[1];成玲[1]
(116-126)
红色文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话语构建
王建华[1];赵旭东[2,3,4]
(127-135)
多民族文化的互嵌共生与融合发展——基于广西杂技文化的考察
董迎春[1,2];张艳秋[3]
(136-144)
国际移民与现代化:华侨华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机制
潘玥[1,2]
(145-155)
马华文学身份书写转变的社会性研究——以《流俗地》为中心
刘健[1,2]
(1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