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文坛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该刊已选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南方文坛》在一穷二白中励精图治冲出了一条生路,它的锐意改版、刻苦创新,使之迅速在中国文坛崛起,由“中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文论园地”之一,成长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其中我们精心组织的“跨世纪”,丛书的讨论、晚生代作家群的自白、今日批评的答问、《郭小川全集》的讨论等等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和转载.尤其以评介前沿实力派批评家的“今日批评家”栏目,通过批评家对自己批评观的言说及其他批评家对他的再批评,不仅给世纪之交文坛的批评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通过这种批评家之间的再批评,形成了思想的碰撞,达到了相互之间文学观念的交流、文化精神的对话,真正体现了文学批评的精神。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中国文艺批评、寻求新路、寻求大发展,《南方文坛》达成了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的共识,从而创立了一个更新更高更开放的人文学术平台,使《南方文坛》从创品牌的艰苦奋斗中,走向了持续发展、稳步前进的成熟时期。 《南方文坛》在坚持正确的政治舆论和学术指导下,继续敏锐关注当下文化现象,倡导率真,精辟而富有学理、才情的“绿色批评”,通过组织更强大的作者阵容,更新品牌栏目,增版扩容,评选杂志年度优秀论文,编辑出版具有双效的“南方批评书系,等手段来实践新的“前沿理念,精品意识,批评精神,学术形象”的编辑思想和全面提升刊物的质量。
- 主管单位:广西文联
- 主办单位:广西文联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路2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7772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49/I
- 邮发代号:48-8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医学人文及其语词转喻
陈若谷[1,2]
(1-1)
坚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陈思和教授从教42周年座谈会答谢词
陈思和[1]
(5-6)
“民间”中的“知识分子”
王晓明;夏天;陈昶
(7-10)
民间岗位与人文关怀——陈思和学术贡献的多重面向
刘勇[1]
(11-14)
“我”的意义:从“问”的意义到“在”的意义——陈思和先生《从广场到岗位》的启示
何向阳[1]
(15-18)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陈思和的学术个性
栾梅健[1]
(19-23)
学术思想自传与话语创新实践——读陈思和《从广场到岗位》有感
刘俊[1]
(24-26)
从科学启蒙到政治动员——论解放区的反迷信书写
陈若谷[1,2,3]
(27-34)
超越局限,追求自我——论陈若谷的文学评论个性兼及一种对话
贺仲明[1]
(35-40)
若谷的“偏移”与“固守”
马兵[1]
(41-42)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美学的新变革与新拓展
周斌[1]
(43-58)
论中国影视美学建构的道、术、象
徐兆寿[1]
(59-73)
新时代中国乡土题材电影的美学建构
周仲谋[1,2]
(74-81)
童庆炳老师是非常好的师长和朋友——余华先生访谈录
赵勇[1];余华[1]
(82-92)
文学史不仅记录过去,还是“可能发生”的历史
许子东[1];李浴洋[2]
(93-99)
杨义“还原学”的文学方法论意义与文化意义
朱寿桐[1]
(100-104)
文化还原与世界视野——杨义对新世纪现代大国学术—文化格局的构建
李今[1]
(105-110)
励精图治敢为先,改革创新有作为——杨义的鲁迅及其中国文学研究
赵京华[1]
(111-116)
“拿笔杆子的军队”有何利器?——左翼文化运动“大获全胜”之原因解析
王锡荣[1]
(117-123)
中国民间诗刊的在线资料库
柯雷[1]
(124-127)
朱自清旧体诗词创作中的拟古现象论析
李遇春[1];张馨月[1]
(128-137)
包天笑1920年代编务考论
刁玉萍[1]
(138-143)
英雄形象、革命历史与民族精神——评民族歌剧《拔哥》的创作
仵威[1]
(144-147)
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的艺术颂歌——评民族歌剧《柳柳州》
苏黄菲菲[1,2]
(148-152)
《红旗谱》:历史性回望与当代性延伸
韩春燕[1];顾吾玥[1]
(153-160)
当代诗歌话语的“双轴”表征
尹初曦[1];李心释[2]
(161-166)
遭遇“他者”:《三体》中的后人类想象与人文主义重建
李浩[1]
(167-174)
亲密而又遥远的距离——评何向阳诗集《如初》
赵泽楠[1];陈子潇[1]
(175-181)
重返“生活世界”:论印象派笔触的视觉美学
王端端[1]
(182-190)
百年中国乡愁音乐及文化情结
肖惠卿[1];唐洁洁[1]
(191-197)
民俗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呈现模式探析
陈亮[1]
(198-200)
2024仁怀·《人民文学》青年作家批评家文学周
(201-201)
向海图强 布面油画
李永强
(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