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文学
Movie Literature
该刊已选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曾用刊名:电影文学:上半月
简 介:自《电影文学》创刊伊始,始终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影视理论研究,大力扶持培养电影文学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办刊宗旨。65年来,学术理论+剧本的模式是《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由于在这一内容上的不懈坚持,保持了《电影文学》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可以发表文学剧本的鲜明特色,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青睐;也因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办刊态度,使《电影文学》从未缺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列。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5-56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0期
你好长影
(2-2)
纪录片的多元形态与功能探讨
李智[1]
(3-3)
登山题材纪录电影:具身性的自我反射与自我疗愈
郑伟[1];谢智敏[1]
(4-8)
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形象变迁与社会认知重构
黄桂萍[1];梁朝露[1]
(9-12)
文化枢纽:纪录电影网络社群结构特征与跨类型连接研究
黄衍华[1];侯媛[1]
(13-20)
航拍影像在纪录电影中的应用与探索
王大鹏[1]
(21-25)
“声景观”理论视域下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的声音创作探析
李智[1];陆安昕[2]
(26-30)
论新主流电影的历史叙事及其创作的三个选择
周刚[1]
(31-34)
文化消费语境下国产电影衍生品开发与激活策略研究
刘飞[1]
(35-39)
技术、文化与身体:后电影时代的科幻人文主义
杨富松[1]
(40-44)
技术具身与互动共生:后电影时代的视觉重构与体验革新
朱倩倩[1]
(45-50)
数字具身与文化情动:跨文化视阈下东方美学游戏化再生产——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高雄杰[1];于泺[1]
(51-56)
物质、精神与社会:中国新黑色电影的空间叙事
周艺霖[1];王文斌[1]
(57-62)
气氛与沉浸:虚拟现实电影的空间感知体系建构
崔琳琳[1]
(63-67)
构景障、幻法象、兴幽禅:华语电影对古典小说叙事空间的承袭与演变
李婕[1];张羡宇[1]
(68-74)
传统国潮文化符号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创新实践——以《雄狮少年2》为例
张子末[1]
(75-80)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江南电影的景观表达与文化书写
洪西贝[1]
(81-85)
奇观化的寓言:《猫猫的奇幻漂流》对公路片的另类演绎
张华[1]
(86-9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现代性转译——以“哪吒魔童”系列为例
赵艺扬[1,2,3]
(91-98)
流动的银幕:西北地区电影普及的轻装策略与译制实践
马成鸣[1];冯佳伟[1]
(99-107)
数字技术下中国“作者型纪录片”的承续与重释——以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为例
李阔[1]
(108-114)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音乐创新手法的运用
曾文幸[1]
(115-120)
《哪吒之魔童闹海》:色彩语义构建、感知交互与风格塑造
侯营月[1];徐珊珊[1]
(121-126)
再魅化·能动性·时间性:谈《我们一起摇太阳》中的身体修辞
陈姝含[1];黎光容[1]
(127-130)
《初步举证》:NTLive技术支持下戏剧跨媒介叙事
李霖[1]
(131-135)
碎片的互文与沉默的喧嚣——贾樟柯《风流一代》中的叙事结构与创作风格
何英[1]
(136-140)
《哪吒之魔童闹海》声画同步技术对动画电影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实践
李莹[1]
(141-146)
《小小的我》:残障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与人文审视
常晓茗[1,2]
(147-152)
《狗的审判》:黑色幽默电影的荒诞元素与社会批判
付玉萍[1]
(153-157)
文化重构与时代价值: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现实观照
艾克热木江·艾尼瓦尔[1];李新燕[1]
(158-162)
王丹宁美术作品
王丹宁[1]
(163-163)
付伟美术作品
付伟[1]
(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