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曾用刊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6-1972)

简  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学术质量与社会关怀兼顾的办刊方针,以严谨、朴实的刊风相期许,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己任,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刊是依托川大、立足国内而面向国际的学术期刊,既要反映四川大学的学术风貌、国内的学术创新,又要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旨在为世界范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交流学术问题的平台。作为一份跨越人文、社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发表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的优秀学术文章,在人文科学领域关注新思想、新资料和新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重视理论探索、实证调查和社会关怀。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 创刊时间:195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355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766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099/C
  • 邮发代号:62-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抗战文学的社会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张中良[1] (5-14)

从抗战文学的“大西南”书写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形成 段从学[1] (15-26)

论抗战文学的非虚构传统 王学振[1] (27-36)

重写科学史:近代实验科学的阿拉伯起源 曹顺庆[1];高璐嫄[1] (37-51)

去殖民性与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 顾明栋[1,2] (52-62)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 陈劲[1];吴丰[1] (63-72)

数字平台协同赋能服务消费创新:理论逻辑、实践障碍与推进路径 夏杰长[1];叶紫青[2] (73-83)

论敦煌讲唱文学中的“省略体”——以敦煌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为中心 何剑平[1] (84-99)

开蒙诱俗:论伯2418号《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的性质与功能 计晓云[1];张涌泉[2] (100-108)

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三种视角及其超越 肖滨[1];李钰清[1] (109-120)

边疆地区收缩型城市治理:实践动因、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丁忠毅[1];杨胜鹏[1] (121-133)

法国道教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再检视——以马伯乐和施舟人等法国汉学家的道教研究为中心 胡锐[1] (134-143)

澄观“仍往峨嵋,求见普贤”之说辨析 曹振明[1] (144-152)

南宋首都圈空间格局与政治家族活动述论 廖寅[1] (153-166)

刘岩的异想迷宫:近代宗教创新波与地方士人的心灵史 刘宝吉[1] (167-181)

从“快乐”到“安康”:“互联网+”影响下端午拜节祝颂语的突变机制探析 张放[1,2] (182-196)

社区场域中养老服务整合的“行为-效果”路径研究——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 齐心竹[1];封铁英[2] (197-209)

《唐诗画谱》诗人形象的图像叙事与美学转译 刘青[1] (210-216)

胡适留学期间的译诗活动与其白话文体观的形成 古文菲[1] (217-225)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规范 (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