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社会科学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本刊主要发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当今热点问题的研究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 创刊时间:199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南京市成贤街4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8263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302/C
- 邮发代号:28-14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安全与国家治理形态的变革
张骥[1]
(1-9)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政党责任的逻辑建构
许双双[1];王明生[1]
(10-18)
论海德格尔缺乏德性的实践哲学
孙冠臣[1]
(19-27)
政治逻辑中的商业——斯密、休谟论贸易与战争
刘一哲[1]
(28-35)
跨境资本流动新趋势下我国培育耐心资本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谭小芬[1];苏小湄[2]
(36-47)
全球气候正义的新框架:碳权利、碳责任和碳补偿的有机统一
惠利[1,2];孙永平[3,4]
(48-60)
基层“部门联动”的构建与实践——助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机制探索
杨帆[1]
(61-72)
个人破产制度中的税收法律规则构建
欧阳天健[1]
(73-82)
探寻机器的“目光”:算法视觉的认知共构与实践张力
全燕[1]
(83-92)
论交感:智能媒介的身体现象学阐释
吴志远[1]
(93-103)
走向“物性本体论”的文艺美学
李永新[1]
(104-112)
“人民导向”与“技术驱动”:新大众文艺的历史源流、范式重构与发展路径
曾庆香[1,2];刘苏仪[2]
(113-123)
教育强国背景下数智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谈苏欣[1];陈建华[1]
(124-135)
从沉浸共创到文化认同:数字时代传统艺术转型中的范式革新
臧志彭[1];李佳妮[2]
(136-147)
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的动力机制与创新路径
周学[1]
(14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