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Beijing Education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曾用刊名:北京高等教育

简  介:《北京教育:普教版》杂志是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指导刊物,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中文科技文献和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双源期本刊遵循“搜寻教育视点、探求教育理论、传播教育信息、开掘教育实践”办刊宗旨,竭诚为全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服务。

  •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7997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29/G4
  • 邮发代号:2-10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重构课堂、链接未来,体味跨学科教研的魅力 王彦伟[1] (1-1)

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及实践路径 沈永福[1];于鹏飞[1] (5-8)

行走·传承·浸润:丰台区红色教育的立体化实施路径 (9-11)

赓续英烈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武颖[1] (11-12)

高擎精神火炬 传承红色基因 范传奇[1];杨峰[1] (12-13)

家校合作的单向化与双向化 高德胜[1] (14-15)

扎根与生长:“生活数学”的思与行 于萍[1] (16-17)

AI时代,教育的“可为”与“应为” 李刚刚 (18-18)

党建引领“三全”育人 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19-19)

塑造先锋之师 培育栋梁之材 (20-21)

以教育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促进区域教育发展 张军堂[1] (22-22)

打通多元通道,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侯宗凯[1] (23-24)

创新校园跑步活动 共筑健康育人新路 亓刚[1] (25-26)

幼小联合教研的机制创新与实践路径 吕明丽[1];姚艳[1] (27-27)

如何“开启”语文新任教师培训 迟淑玲[1] (28-29)

融合式开发+浸润式研修:科技场馆研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路径 田成良[1] (30-31)

党建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三维路径 张旭东[1];郝臣[1] (32-32)

数智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校本实践 马玉娟[1] (33-34)

凸显教师主体性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胡雯静[1] (35-36)

小学创新型班主任的培养路径与实践样态 张悦峰[1] (37-38)

北京市丰台区郑剑春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工作室 郑剑春[1] (39-39)

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协同融合课堂教学变革 张霄宇[1] (39-40)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 安冬芳[1] (40-41)

为师者何为?——以“契机让成长发生”育人故事为例 何晓红[1,2] (42-44)

家访工作提质增效要做到“三注重” 周兆娟[1] (45-47)

从“一次见面”到“持续助力” 刘宁[1] (46-47)

构建有效家访的闭环机制 赵博[1] (47-47)

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袁爱丽[1] (48-48)

以科研为引擎,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49-49)

从作业出发 向未来生长——科研赋能教育的校本探索与创新 王蕊[1] (50-51)

构建有效学习任务群,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 彭雨然[1] (52-52)

基于学生需求的情境任务创设策略与实践 陈晓娇[1] (53-53)

以高质量数学作业设计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李金金[1] (54-54)

利用“课堂切片诊断”促进课堂教学精准改进 马泽旭[1] (55-55)

“数”里融德 “算”中铸魂 王艳萍[1] (56-56)

巧设英语问题链,赋能学生思维进阶 刘跃颖[1] (57-57)

AI助力英语口语教学更高效 谭立娜[1] (58-58)

春风化雨润童心 李俊[1] (59-59)

AI赋能全场景运动生态的构建 郭胜男[1] (60-60)

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 安振明[1] (61-61)

教育戏剧:基于实践场域的沉浸式育人路径探索 李廷文[1] (62-62)

借助戏剧元素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王梦尧[1] (63-63)

AI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伊文靖[1] (64-64)

依托“三进”项目构建党建联盟 探索幼小初高思政一体协同育人 车丽梅[1];刘江波[1];李建波[1] (65-66)

心育为基,“五育”融合,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李伟[1] (67-68)

实施德育一体化 培养“尚品”中国人 彭红[1] (69-69)

运用多维策略提升学生协同学习能力 司学娟[1];王梦怡[1] (70-70)

构建真实任务情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初申申[1] (71-71)

“情润”课程架构下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爱军[1] (72-73)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文言文群文阅读组文策略 关大利[1] (74-75)

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徐梓焓[1] (76-76)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 肖利荣[1] (77-77)

基于SOLO理论开展问题串设计的策略探析 于红利[1];刘洪杰[1];杨雪伟[1] (78-79)

依托跨学科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曹思齐[1] (80-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与效能 宋金红[1];吴京伟[2];李乐[3] (81-82)

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冯旭[1] (83-83)

历史教育视域下国歌资源的课程价值与应用路径 李军[1] (84-85)

以高品质学习任务设计促进有效学习 周永娟[1] (86-87)

新课标视域下课后服务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王越[1] (88-89)

以实践为主线,构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张华珍[1] (90-91)

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探索自主学习的策略 徐新月[1] (92-93)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武术教学策略 赵少伟[1] (94-94)

优化校外教育课程,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以“大国少年”校外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为例 谢娟[1];康延[1] (95-96)

借助乡土资源拓展主题项目式学习新情境 贾大为[1] (97-97)

为思维而教,建构核心素养导向的思维课堂 许向辉[1];董珊珊[1] (98-99)

古诗新唱 以乐润心 田琳[1];郭洪涛[1] (100-100)

童心搭桥,美美与共——发挥国际青少年交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价值 宋绍轩[1]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