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信息化论坛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
简 介:《教育信息化论坛》由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文心出版社主办,我刊立足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科研,重点介绍国内外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传播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推广成功的国内外教育实践经验,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
- 主管单位: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文心出版社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1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祥盛街27号7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27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446/G4
- 邮发代号:36-5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双创”“五育”与书院制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顾晓薇[1,2,3];李鹤[1];黄达[1];朱翠兰[1]
(4-6)
智慧教学视域下高校法学专业课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研究
刘蕾[1]
(7-9)
过程控制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贾兴建[1];刘宝玲[1];初长宝[1]
(10-12)
教育教学中新型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探索
许磊[1];黄磊[1]
(13-15)
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苗萌伟[1]
(16-18)
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数字教材建设探索
崔进[1];吴林斐[2];马莹[1]
(19-21)
基于项目制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唐薇[1]
(22-24)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网络视觉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陈莉[1]
(25-27)
云计算技术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应用探究
李鹏[1]
(28-30)
构建智慧校园新生态——安徽医科大学信息化建设“八个一”工程实践
范俊[1]
(31-3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田婷婷[1];刘延国[1];师文庆[1]
(34-36)
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李明波[1]
(37-39)
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的实践——以智能建筑传感器与信息处理课程为例
张单[1];曹祥红[1];姚浩伟[1];宋怀涛[1];秦恒洁[1];李森[1]
(40-42)
基于海南黎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服装专题设计“金课”建设研究
曹春楠[1]
(43-45)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周奕珺[1]
(46-48)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一站式”学生社区中高校师生关系转向研究
彭仕亨[1];甘雪萍[2]
(49-51)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程瑞瑞[1];王红楠[1]
(52-54)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究
王鑫娜[1]
(55-57)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
谢旻洋[1];钱洪程[1];谢依群[1]
(58-60)
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究
蒋红梅[1]
(61-63)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探索
江波[1];周先容[1];尚进[1];王慧超[1]
(64-66)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李逸飞[1]
(67-69)
基于OBE理念的电子封装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黄家强[1];刘东静[1];秦红波[1]
(70-72)
燃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常馨予[1]
(73-75)
新工科视域下STEM与OBE理念融合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改革探索
于雪[1];李文才[1];高承彬[2];贾新立[1]
(76-78)
职教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董凌丹[1]
(79-81)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跨文化交际教学改革——以温州理工学院为例
郑敏[1]
(82-84)
新文科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尹海燕[1]
(85-87)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STEM教育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邱琳钧[1];浦娟[1];李翔宇[1]
(88-90)
跨文化视域下国际中文人才国际传播效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刘淑容[1]
(91-93)
基于工程创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何东泽[1];邓玲玲[2];孟庆祥[1]
(94-96)
高职新闻人才培养第二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省15所“双高院校”大学生记者团为例
李若竹[1];周俊[1]
(97-99)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闫同斌[1];罗继东[1];胡瀛月[1];刘媛杰[1]
(100-102)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邢晓雪[1];郑悦[1]
(103-105)
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困难与路径
寇书昀[1]
(106-108)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
廖寅飞[1];张海军[1];谢广元[1];彭耀丽[1]
(109-111)
从就业角度探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模式优化的策略
王龑[1];孟凡娟[1];蔡铭[1];邵平[1]
(112-114)
高校乡创农创教育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意义及策略探析
逯浩[1];李志海[2]
(115-117)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彭瑞雪[1]
(118-120)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能力的培养——以S大学为例
谭棋仁[1];彭莉伟[2];周爱君[1]
(121-1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
李若彬[1,2]
(124-126)
中国传统平衡思想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陆钫方[1]
(127-129)
产教融合背景下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杜丽娟[1]
(130-132)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及应用研究
王春梅[1];陈向勇[1]
(133-135)
面向企业需求的项目式课程教学设计
江玉洁[1];王漫[1]
(136-138)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贵州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韦文华[1];贺丽娟[1]
(139-141)
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肖晚秋[1]
(142-14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扶国[1]
(145-147)
《管子》“四维”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石璐[1];刘诗涵[1];陆威[1]
(148-150)
基于OBE理念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孙胜娟[1];张豪[1];薛红梅[1]
(151-153)
电机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探索
徐帅[1];代睿[1];齐歌[1];司纪凯[1]
(154-156)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姚赛[1];张子璇[1];王丽静[1];张海军[1]
(157-159)
OBE理念下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徐晓芝[1]
(160-162)
课程思政视角下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李振恩[1]
(163-165)
信息碎片化时代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常玉婷[1]
(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