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库理论与实践
Think Tank:Theory & Practice
该刊已选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曾用刊名:中国数学文摘
简 介:1.创刊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以及中科院“率先建成高水平科技智库”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智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智库成果的传播等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对国内外智库建设发展、智库研究学术动态、智库典型案例剖析及智库政策资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我国尚无一份专注于智库研究的学术期刊,影响了智库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2.期刊定位 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国家科技宏观战略决策,依托中科院丰富的智库资源,联合国内外各类智库的高端资源,以科技智库为特色,探索智库理论、支撑智库建设、指导智库实践、传播智库成果,集学术性、指导性、成果性于一体,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内智库研究领域的一流学术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采取立即完全的开放获取(OA)出版。 3.读者对象 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智库理论研究工作者、智库建设实践工作者、智库教育教学人员以及其他各领域对此感兴趣的人员。作者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特别是科技咨询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教学与实践一线人员。 4.主编、副主编 《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刘细文研究员担任,副主编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志强研究员以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期刊出版运营总监初景利教授(执行副主编)担任。 5.主要内容 智库基本理论、智库研究方法;智库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建设经验;国内外智库评价,智库影响力、智库评价指标及方法与体系;国内外智库发展特点与案例剖析;面向科技政策、体制机制与管理的战略研究、咨询和评论;科技智库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南京大学
- 创刊时间:201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634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413/N
- 邮发代号:80-19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AI大模型驱动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基于开源DeepSeek R1大模型应用的部分实证
洪学海[1];史峰[1]
(1-8)
AI大模型普惠发展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曹静[1];王书华[2];任浙豪[3]
(9-12)
AIGC时代新型智库的隐忧:来自数据可靠性与技术依赖的双重挑战
李广建[1]
(13-16)
新一代AI技术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变革与治理
霍国庆[1]
(17-19)
大语言模型在决策咨询工作中的应用解析
黄吉海[1];周雷[2,3];王延飞[2]
(20-24)
营造人工智能发展条件 筑牢智慧时代发展根基
贺德方[1];陈涛[2];杨芳娟[3];张昊[4]
(25-31)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的进路选择
李刚[1];魏弋[1]
(32-35)
人工智能对智库研究运营的影响与适应性转换
周湘智[1]
(36-41)
知识整合力、人才聚合力、品牌传播力:AI时代的智库“三力”建设
徐宁[1];何亮[2]
(42-45)
从结果量化到过程赋能:AI技术驱动下科研评价的范式转型与实践路径
张琳[1,2];陈国梁[1,2]
(46-50)
人工智能嵌入咨政研究的伦理挑战与应对
杨平宇[1];江翠平[1]
(51-61)
数字赋能科技智库的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申金升[1];孙飞翔[2];武虹[2];高洁[2]
(62-69)
基于服务视角的科技智库分类及其数据体系建设研究
温馨[1];武虹[1];高文静[2];赵正国[1];郑浩峻[1]
(70-77)
我国智库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和实践路径
周元[1];魏颖[1];陈瑾钰[2]
(78-87)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智库多源数据资源融合理论模型初探
程豪[1,2]
(88-95)
地方新型社会智库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蔡常青[1]
(96-103)
世界一流央企智库“中国标准”的建构逻辑
康宇航[1];高昕[2];于米[1]
(104-112)
“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对美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影响
黄彩梅[1]
(123-133)
国外高水平大学智库发展经验探讨——以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国际事务与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为例
高凡[1];潘淑荣[1];成茂[1]
(134-143)
发展科研机构的智库职能: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的经验与启示
李莎[1];沈东婧[1]
(144-153)
地方、社会智库的创新发展——2025第十二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通知
(154-154)
第十届智库能力与新型智库建设高级研修班通知
(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