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管理
China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简 介:专注国资国企管理的国家级财经媒体,为国企提高管理水平助力,为国企发展增添正能量。在内容上坚持正确引导舆论和有效舆论监督相结合,影响国资国企战略决策层、监督管理层、经营和学术层。
-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 创刊时间:201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路12号院42号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59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224/F
- 邮发代号:2-86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S1期
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和强劲动力
季晓南[1,2]
(I0001-I0004)
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朱光耀[1]
(3-4)
现代新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高速度发展
黄速建[1,2]
(4-6)
健全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黄群慧[1,2]
(7-8)
团结合作一起干 融通发展开新局
田玉萍[1]
(9-9)
经营者型企业家与多种模式的原始创新
陈小洪[1]
(10-11)
树立责任品牌意识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才大颖[1,2]
(11-13)
治理现代化的数业逻辑
张晓东[1]
(13-14)
聚焦技能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王献新[1,2]
(15-15)
付诸于行动 见之于成效
孙明华[1]
(16-16)
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靳东升[1]
(17-17)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需处理好八个关系
彭建国[1,2]
(18-19)
把握好财政政策新变化
王朝才[1,2]
(20-21)
2025年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
李锦[1]
(21-23)
以知识创新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
郭春临[1]
(24-24)
不断推进中国式国企管理现代化
夏凡[1]
(25-25)
国有企业要加大未来科技与未来产业的投资
文宗瑜[1]
(26-27)
智能管理工具: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金昌[1]
(27-28)
“红川军”党建品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曾勇[1];莫婷[1];张筱曼[1];徐鲁[1];严吉洁[1]
(31-35)
红色领航 气聚杭氧——特色党建品牌引领杭氧集团迈向世界一流
童俊[1];金持民[1];陈翔[1];单洁静[1];邵永标[1]
(36-44)
中央企业海外人才属地化管理研究——以中交一公局集团“海鸥人才培养工程一期”为例
赵伟[1];沈明[1];李金成[1];熊排良[1];文作航[1];管理[1]
(45-48)
创新“凯成和养”品牌,打造养老行业上海“静安样本”
顾军[1];夏刚[1]
(49-53)
立足自主创新打造全球领先的高压电缆技术品牌——南网广州供电局的品牌强企之路
刘智勇[1];李瀚儒[1];张耿斌[1];来立永[1];卞佳音[1];徐涛[1];阮耀萱[1];刘群[1]
(54-58)
品质铸就工程 净水守护人民——广州净水“一核双擎多维”品牌引领新型水生态建设实践
孙伟[1];李子逵[1];陈锷鸣[1];黄晓玲[1];匡科[1];李伟斌[1];潘金壮[1];胡庆平[1];宋硕玉[1]
(59-68)
党旗插在工地上 支部建在项目上——镇广高速B1/B2项目部党建引领安全生产实践
李平[1];范叔兵[1];陈爱琳[1]
(69-72)
“红联水岸”党建品牌体系构建与实施
范献刚[1];朱永良[1];黄艳春[1];陈志辉[1];茆羽[1]
(73-76)
江苏有线“视界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与实施
庄传伟[1];赵晨华[1];姚晨[1];张玉芳[1];陈志军[1];周上[1]
(77-79)
特色党建赋能江铃汽车高质量发展
刘年生[1];章燕[1];贾琦娇[1];彭琴[1];刘侦[1];罗毅伟[1]
(80-83)
“中国技术+中国方案”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中斯共建科伦坡港口城实例
白银战[1];苏岩松[1];熊洪峰[1];向楠[1];林盛伟[1];赵庆[1]
(84-89)
“聚广力 行路远”企业文化品牌
卢历[1];蒋赣猷[1];杜子禄[1];毛源[1]
(90-95)
齐车集团15643党建品牌的构建与实施
于维[1];李英波[1];闫树军[1];罗宗伟[1];宋立民[1];阎艳[1];孟婧雯[1];栾洪洲[1]
(96-102)
化肥行业品牌战略落地探索与实践
侯晓峰[1];廉学强[1];张鹏[1];崔连豪[1];张聪聪[1];员婕[1];王家怡[1]
(103-106)
“‘橡’由新生 ‘胶’融互促”特色党建品牌体系
张航伟[1];贺莉莉[1];施雪[1];刘建勤[1];姚洋[1];张伟[1]
(107-111)
“四水先锋”党建品牌助力企业向“新”发展
刘云[1];李光跃[1];唐文玲[1];王三兵[1]
(112-116)
全周期品牌运维助推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
周睿[1];曹书为[1];文轶洲[1];胡嫣[1];余凯华[1]
(117-121)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昊华文化体系
董永站[1];薛令光[1];郝红霞[1];张新发[1];乔艳芳[1];冯宁[1];杨维祎[1];孙建东[1];黄颖[1];拓艳艳[1]
(122-126)
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平安油田”建设实践
南小东[1];杨欢军[1];张浩毅[1];徐子胜[1];王国柱[1];黄发勇[1];纪翔[1];王辉[1]
(127-131)
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战略预算管理
徐帅[1];吕桂萍[1];夏媛媛[1];霍云泽[1];李卓群[1];任腾云[1];徐皓[1]
(132-142)
“红石榴”党建品牌与“四力四推”党建工程创新实践
麻春[1];黄献华[1];李和国[1];宋波[1];尚学[1]
(143-147)
党建引领下的“1+4+X”灾后重建模式
荀志国[1];王孝国[1];高健[1];解春睿[1];赵红翠[1];张会荣[1];赵熙[1];李祥辉[1];赵越[1];武晓萌[1]
(148-152)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
张小锋[1];雷爽[1];雷喜鸣[1];孟辉[1];武丽[1];雷宏升[1];魏铎[1];陈秋仪[1]
(153-161)
以打造一流“国家医疗二队”为目标的国企办医探索与实践
张素荣[1];范明[1];张林[1];董联合[1]
(162-166)
郑州紫荆山宾馆:党建引领转型升级实践
郭华[1];黄茹[1];唐汉宁[1];刘洋[1];聂子翔[1];郏纪然[1];王光亮[1]
(167-172)
小文创成就大品牌:南网“小赫兹”赋能现代新国企
闫晓光[1];马兴炼[1];孙菁[1];陈晓琳[1];林丹丹[1];余星华[1];管亚东[1];钟天荣[1]
(173-176)
玲珑金矿“金色红源”党建品牌的创建与实施
姜培根[1];刘鹏金[1];姜立鹏[1];王丰[1];陈晓龙[1];曹磊[1]
(177-183)
“中节能太阳能光伏家族”品牌升级创新与实践
朱佳[1];钱晶[1];李宁[1];孙蕾[1];徐鹏贺[1];王荣[1];李杨[1];王娇娇[1]
(184-188)
品牌焕新赋能企业价值创造
姚信福[1];张学锋[1];陈宛东[1];王厚亮[1]
(189-192)
四维文化体系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刘瑞洪[1];曲士民[1];刘爱斌[1];于坤[1]
(193-195)
幸福轨道“同心同行”品牌建设实践
唐明辉[1];林海茜[1];常城[1];严冬[1];申晓旭[1];陈春[1]
(196-199)
普宁英歌: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南网企业文化
于晓翠[1];方虹[1];陈林涛[1];林梓博[1]
(200-204)
“航油天字一号”先锋工程品牌创新与实践
王新河[1];杨剑武[1];宋天伟[1];杨进[1];刘全军[1];王琬[1];陈琛[1];李晓东[1]
(205-211)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成就数字化服务创领者
徐宏灿[1];倪佳[1];闫春光[1];熊辉[1];何立[1];许宁[1];周建华[1];郭玉敏[1];闫飞[1]
(212-215)
“疆电胡杨”宣讲品牌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杨赛赛[1];贾凌[1];史宝剑[1];柴馨宇[1];高天山[1];刘婷婷[1];李治亮[1]
(216-220)
荣耀天籁 共襄行动——东风日产襄阳工厂全价值链品质协同创新与实践
黄开勇[1];陈少冲[1];项雨[1];刘黎明[1];张鹏[1];张勇涛[1]
(221-228)
“金胡杨”党建品牌赋能边疆供电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天山[1];谢华[1];王怀德[1];熊迪[1]
(229-234)
“碳路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实践
韩毅[1];李志凌[1];薛昌刚[1];张晓婷[1]
(235-238)
党建引领广州GPO平台升级改造
易智雄[1];李惠亮[1];李小东[1];周泽槟[1];崔晓蕾[1];张嘉怡[1]
(239-242)
“三路七堂”赋能“红动温州”党建品牌建设
汤伟军[1];杨钦若[1];姜建明[1];叶文裕[1];林春城[1];缪孝精[1]
(243-247)
“向海先锋”党建品牌创新与实践
周子海[1];骆钰洁[1];林成海[1];吴杰贵[1];蒋利珍[1];文俞媛[1]
(248-253)
党建品牌赋能“金融为民”
范力[1];葛晓忠[1];沈苗[1];陈希[1]
(254-257)
龙江建投“铸根魂、建功勋”党建提升行动
孙雪飞[1];周军[1];李曜盛[1];王彬[1];谭志强[1];周志勇[1]
(261-266)
中鲁远洋公司“五心五度”人文关怀工程
梁尚磊[1];王军[1];朱东升[1]
(267-270)
央地合作企业党建与业务“双向赋能”新模式
杜庆荣[1];毛为民[1];苏俊杰[1];黄雨芊[1];黄美菁[1];曾龙森[1]
(271-277)
以实施“强基工程”为路径的胜利特色工会工作体系
韩辉[1];彭斌[1];赵宁[1];张栋[1];马俊松[1];卞文杰[1]
(278-281)
中外合资企业党建之广汽丰田模式
邬高峰[1];严力[1];卢会[1];杨双强[1];梁国明[1];陈幸儒[1]
(282-287)
京能集团“一三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体系
姜帆[1];阚兴[1];孟文涛[1];张姜涛[1];张瑞[1];王凯丽[1];商增琪[1];李茜希[1];吕岩[1];田川[1];王冠[1]
(288-293)
东阿阿胶“党建+中医药文化”管理体系
程杰[1];孙金妮[1];任辉[1];李庆川[1];冯东[1];李瑞云[1];刁殿寅[1];汪立新[1];李蒙蒙[1]
(294-302)
同仁堂集团“四带四促”党建新模式
戴小锋[1];范红[1];藏怡[1];刘行[1];陈克东[1]
(303-306)
党建“六聚焦”提升新质生产力
沈永东[1];周旭东[1];吴晓亮[1];马琳[1];柳续颖[1];袁敏[1];黄梁辉[1];申文文[1]
(307-312)
京能集团产业链党建新模式
姜帆[1];阚兴[1];孟文涛[1];梁随琴[1];程鸿乔[1];张宏图[1];李京[1];刘欣芳[1];冯宁[1];莫会兴[1]
(313-320)
滑州热电项目制党建工作路径探析
陈晓辉[1];方立春[1];袁文杰[1];赵艳秋[1];尹全[1]
(321-329)
中车眉山“红五星”先锋党组织考核评价机制
胡海滨[1];王之成[1];徐天鹏[1];高月琴[1];汪云鹏[1];张唯希[1]
(330-333)
“红船精神”赋能杭州新城美好生活
孙斌[1];秦黎悦[1];周凌鹏[1];周祎[1]
(334-338)
“红色枢纽”联通美好生活
张敏[1];陈统宇[1];徐丹[1];李国英[1];傅颖杰[1]
(339-343)
基层国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路径探析
王金龙[1];吕其军[1];赵新民[1];苏长强[1];孙弋然[1];刘琴[1];文利[1]
(344-349)
济宁公交“思政四力”探索与实践
马中阁[1];焦卫国[1];田海臣[1];寻玉广[1];李梦秋[1]
(350-353)
“3+14”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
肖连[1];赵晓华[1];许延[1];张立辉[1];曲少林[1];王雅[1];张茜[1];陈茜[1]
(354-359)
企业基层党组织“三星三型”建设实践
敖天骄[1];孟利斌[1];秦川[1]
(360-364)
重大工程项目党建共建新机制
贾飞[1];董超[1];贺思宁[1];李佳[1];阚雪迪[1];魏阳阳[1];沈文欣[1];王宏旭[1]
(365-367)
“旗领风光”赋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余华堂[1];应继华[1];孔令知[1];廖珊[1];王世豪[1];林艺[1]
(368-372)
珠实地产“633”党建工作新模式
答恒诚[1];马彦翔[1];卢梅英[1];田璧[1];黄达妮[1];敖钰舒[1]
(373-378)
“三红”党建模式推动国有资产运营开新局
周星星[1];马敏虹[1];黄文敏[1];印梦夏[1];郭燕纯[1];欧淑敏[1]
(379-383)
山东公用党建链引领发展链创新与实践
许玉梅[1];赵颜[1];李鲁[1];邓刚[1];李广苏[1];马新华[1]
(384-387)
混合所有制“科改示范”企业党建创新与实践
李鹏举[1];邓蕾[1];董俊杰[1];焦中惠[1];王桂芬[1]
(388-391)
金农股份:让企业文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胡平生[1];骆乐[1]
(392-398)
辰安科技:企业与员工相融共进
杨早[1];尉迟月明[1];韩媛美[1];芮涛[1]
(399-404)
玲珑金矿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践
姜培根[1];刘鹏金[1];王桂东[1];赵绪光[1];曹磊[1];曹江宁[1];王一清[1];滕绍强[1]
(405-409)
“四个引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陈舟[1];李怡[1];耿素芳[1];余强[1];叶永豪[1]
(410-413)
珠江城市服务“13345”党业融合体系
卢志瑜[1];廖惠敏[1];赵佳佳[1];吴腾[1];廖嘉欣[1]
(414-417)
珲矿公司党业融合路径探析
朱宏斌[1];冯志宇[1];马达[1];乌鹏飞[1]
(418-421)
“党建工作体系化”引领阳城煤矿新跨越
丁希阳[1];张善斌[1];张凯[1];邹磊[1]
(422-427)
党建链融入产业链管理链创新链探析
马占臣[1];李佳忆[1];朱磊[1];赵纪超[1]
(428-431)
党建引领“五抓”,破难题、强管控、促发展
李军[1];郭语[1];刘奕彤[1]
(432-435)
党员量化考核与片区积分管理创新实践
何利[1];朱容成[1];游文凤[1];张春葆[1];向莉莉[1]
(436-440)
“宏心元”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
刘尊述[1];王永林[1];纪欢[1];李月琦[1];陈林[1];杨慧[1]
(441-444)
吴忠水务“1649”党建工作新模式
杨国雄[1];牛卫玲[1];王瑞[1];陶晓凡[1];马静[1];高佳丽[1]
(445-448)
“三四五五工程”党建工作体系
谢靖宇[1];宋雨新[1];党星赛[1];李会军[1];高子洋[1];杨育育[1]
(449-453)
水利集团党建与生产经营“四位一体”融合体系
曲德春[1];刘辉[1];李杜佳[1];李德香[1]
(454-458)
京能集团内外部市场协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关天罡[1,2];李染生[1,2];杨松[1,2];刘君[1,2];梁言凯[1,2];王金鑫[1,2];王斌[1,2]
(461-466)
超大城市供水片区网格化数智化运营新模式
林立[1];罗斌[1];黄绍明[1];刘晓飞[1];何元春[1];赵立刚[1];罗伟军[1];何立新[1];卢伟[1];区卓敏[1];陈冬雷[1];傅雷[1];罗锋[1];周由甲[1];赵强[1];陈真[1]
(467-474)
英大人寿“乡村健康行”服务模式
侯培建[1];张永芳[1];叶雪华[1];叶晓丹[1];宋海勇[1]
(475-479)
桂林小微担保公司助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实践
蒋志文[1];伍勍[1];刘岩[1];吴佳颖[1];李道光[1];刘根来[1];蒋阳之[1]
(480-485)
地方品牌房企转型升级实践
庞伟[1];吕志宏[1];陈其荣[1];韩忠伟[1];卢丁[1];鲁欢[1];杨传爱[1];朱连军[1];陈翔[1]
(486-492)
广州医药基于信息技术的“五力”营销服务体系
陈光焰[1];徐有恒[1];王红嫣[1];黄赞铭[1];陈锡灿[1]
(493-503)
高速公路一体化服务区成本管理模式
周勇明[1];罗翠丽[1];梁晓[1];曾庆文[1];黄郁秋[1];黄楠[1];赵志鹏[1];刘洋[1];马同庆[1];陶晓媚[1]
(504-507)
国产大型设备海外检修新模式——以华能萨希瓦尔电站660MW国产发电机转子首次海外维修为例
陈伟[1];吴晓龙[1];徐化冰[1];曹鹏[1];姜良平[1];徐波[1];杨杰[1];武孟德[1]
(508-512)
海外项目全要素全周期ESG管理模式——以中国路桥投建营柬埔寨金港高速为例
莫坤[1];彭勃[1];黄万嘉[1];杨操[1];马建民[1];张鹏[1]
(513-520)
“品质公交·品行烟台”服务群众美好出行
张文生[1];王学伟[1];王洪栋[1];李晓林[1];徐海丽[1];郑奎强[1];夏明[1]
(521-525)
高质量城市更新的“民主村”模式
鲁志俊[1];褚冬竹[1];王伟[1];陈光治[1];余水[1];许书[1];聂燕若[1];蒋晓源[1];蒋智[1];付逸[1]
(526-529)
以SITES可持续景观认证为起点的聚龙湾可持续发展模式
陈嵘[1];罗海峰[1];唐晓莹[1];朱浩明[1];王驰翔[1];田恩茂[1];张碧坤[1];孙子实[1]
(530-539)
吉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松原模式”
刘铭菲[1];韩林森[1];李建婷[1]
(540-543)
扎根内蒙古服务“三农三牧”——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服务乡村振兴创新与实践
肖和平[1];沈杨[1];谢爱军[1];林建飞[1];门燕[1];闫冬霞[1]
(544-547)
基于“两类客群三大领域”的首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关文杰[1];白晓东[1];田晖[1];佟瑄[1];毛文利[1];韩继炀[1];王正茂[1];刘薪屹[1];魏广慧[1];郭丽[1];王迎[1];罗玉荣[1];周晓丽[1];崔婷[1]
(548-553)
全场景康养服务运营管理一体化系统
余高德[1];杨宙慧[1];吴睿[1];尹建峰[1];杜伟伟[1];邹金华[1]
(554-560)
“管干分离、精耕细作”环卫一体化改革创新实践
李水江[1];蔡伟军[1];彭嘉臻[1];徐学安[1];郑汇川子[1];丁珂[1];徐光伟[1];崔君宜[1];崔倓然[1]
(561-565)
石油工程海外项目管理模式
邱传俊[1];程献彬[1];吴振林[1];陈伏晓[1];郑彦杰[1];冯群[1]
(566-572)
中交投资“1+3”业务模式驱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张婷[1];高昕[1];沈坚锋[1];吴美麟[1];于翔鹏[1];张凯[1]
(573-576)
居民充电桩用电报装“线上点单即办”管理模式
董传峰[1];周建全[1];刘乾元[1];范先慎[1];刘越[1];唐言宾[1];靳雯皓[1]
(577-579)
基于AI的高模量沥青路面多智能体施工管理创新与实践
严承俊[1];杜海云[1];丰荣良[1];庄云[1];朱蕊[1];杨建勇[1];周跃明[1];黄佳钰[1]
(580-584)
工商业光伏运营三合一协同管理机制
王昕[1];罗仁伟[1];徐博[1];都星羽[1];储小康[1];王欣悦[1]
(585-588)
基于投融建营一体化的高速公路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
陈刚[1];黄晟[1];廖光荣[1];姚磊[1];张明虎[1];汪莉[1];黎肖[1]
(589-595)
基于全价值链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刘长青[1];张洪军[1];吴帆帆[1];尹振坤[1];魏静[1];张猛[1];韩晓琦[1];郭帅[1]
(596-601)
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新路径
吴杰[1];田习高[1];施建[1];浦康劲[1];洪银珍[1];姚颖婷[1]
(602-604)
打造新媒体矩阵,重塑京能文旅品牌
何孔翔[1];勘立军[1];靳国志[1];姜兴龙[1];马桂英[1];张世娟[1]
(605-610)
“链”接合作,“供”享未来: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供应链产业生态圈
代翔潇[1];方芳[1];刘兆宇[1];李强[1];张玉[1];王朝洋[1];万英[1];冯滟晴[1]
(611-613)
基于品牌思维的全流程透明化客户服务新模式
陈莉妍[1];刘将玉[1];谭喆[1];朱广名[1];何志辉[1];李海亮[1];贺臣[1];李水荣[1]
(614-618)
基于“钻石指数”的上市诊断服务体系
张书清[1];张宇飞[1];邹志坚[1];袁浩[1];谢辰[1];邹任达[1]
(619-624)
蠡州北银农商行“药商贷”探索与实践
梁辰[1];王贞奇[1];董敬东[1];赵强[1];赵营[1];肖辉[1];李帅朋[1]
(625-627)
解锁创新密码 探路现代治理
(629-629)
电网企业基于智慧共享的“精算盘”财务管理模式
侯大权[1];徐淼[1];王美欢[1];王尚劲[1];范新红[1];栾欣[1];许瑞金[1];胡佳慧[1]
(631-637)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与司库体系一体化建设实践
郭明星[1,2];阚兴[1,2];陈国高[1,2];柴有国[1,2];胡耀宇[1,2];秦磊[1,2];许群娥[1,2];王鑫[1,2];吕鸿鹏[1,2];杨楷模[1,2];尉永洋[1,2]
(638-643)
“1211”新型会计档案管理体系
黄陟[1];吴斌[1];张莉[1];吴建琳[1];朱仲友[1];陈胡嵘[1];欧兴田[1];贾德红[1]
(644-648)
潞安化工集团基于“算账”文化的价值创造体系
王志清[1];马军祥[1];毛永红[1];徐海东[1];郭成刚[1];王振[1];孙建刚[1];常跃刚[1];王伟[1]
(649-655)
建筑企业“小而精”财务共享与数字化运营模式
黄风雷[1];张鑫[1];高永[1];江章兵[1];周雪源[1];吕佩珊[1];刘莉花[1];王瑞楠[1]
(656-662)
电网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化管理体系
余立军[1,2];张德奇[1,2];杨玲[1,2];杨君佳[1,2];冯昊[1,2];张一泓[1,2];冯也[1,2];陈彦佐[1,2];薛舒婷[1,2]
(663-669)
广州港:数智化资金运营赋能财务价值创造
何晟[1];谭云铁[1];徐智菲[1];江顾健[1];于颖[1];肖鑫兰[1];欧阳龙君[1];谭小兵[1];翟惠珍[1];张培霖[1]
(670-675)
基于电能流网络的成本分摊及价值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树国[1,2];徐帅[1,2];郑祥华[1,2];林佳杰[1,2];方莉[1,2];毕晓蓉[1,2];张杰[1,2];曹贺[1,2]
(676-682)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成都锦融模式
高崇慧[1];王锐[1];成奕霖[1];曾靖婷[1];徐延辰[1]
(683-687)
邮储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赋能增效实践
杨正东[1];陈建平[1];陈华[1];徐健[1];朱秋婧[1];黄玉叶[1]
(688-692)
矿冶集团“1115”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李磊[1];陈宣宇[1];刘通[1];马东莎[1];杨雪宁[1];赵诗源[1];简开新[1]
(693-698)
融资租赁企业业财一体化数字化建设实践
张卓[1];王力彪[1];郭东星[1];李静[1];周岳阳[1];赵天琦[1];张曦冉[1];蒋京瑜[1]
(699-703)
基于COST模型的标杆型电网预算管理机制
高欣[1];区逸鸣[1];李薇[1];张晓霞[1];黄卓妍[1];黄秋丹[1];江蕾[1]
(704-708)
电力工程企业“四全”成本管控机制
王冠程[1];卢言飞[1];张洪梅[1];李辉亮[1];徐晓明[1];王永钢[1];薛哲[1];李又超[1]
(709-715)
以建设世界一流测井公司为导向的数智财务体系
邹荣[1];王峰[1];田卫国[1];文彦青[1];刘欣欣[1];姚基伟[1];景晓艳[1];曾英伟[1];柳岳辰[1]
(716-722)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电网财务数智化管理实践
张林[1];杨晟[1];郁琦[1];张泰琦[1];王婷婷[1]
(723-727)
企业集团财务核算中心建设实践
李刚[1];崇为伟[1];王鑫[1];葛英毅[1];张微[1];陈权[1]
(728-732)
雅砻江水电工程基建财务管理3.0实践案例研究——基于两河口水电站项目
刘涛[1];丁保龙[1];夏奎[1];曾建伟[1];谢君兵[1];杨立[1];侯博文[1];刘铃[1]
(733-738)
财务数智化助力智慧港口建设——集装箱码头业财融合实例
惠宏武[1];张琳[1];孙微微[1];邝祖远[1];周婧文[1];邓蕾[1];唐域[1];陈锴[1];许思颖[1]
(739-743)
柑果产业金融服务探索与实践
蒙平川[1];邓盈[1];苏黎[1];杨宏[1];卢松[1]
(744-747)
全面预算管理在业财一体化中的探索与应用
岳磊[1];崔睿[1];秦雷[1];石狄[1]
(748-757)
“江银i农”数字农业金融服务平台
杨浩[1];戴葵[1];万磊[1];章永胜[1];肖凡[1];李瑾[1];肖丽[1];胡飞[1];赖文庆[1];贾素平[1]
(758-765)
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国有商业资产“数实融合”管理体系
王亚川[1];廖雪强[1];蔡小莉[1];吕宝玉[1];林颖思[1];陈慧莹[1];袁彪[1];李信[1];郑海燕[1];曾祥彬[1];苏集滨[1];梁影怡[1];梁马阳[1];吴海燕[1]
(766-769)
基于流程机器人(RPA)技术的数智化财务管理模式
曹军[1];蔺殿军[1];胡诣嵩[1];周啟华[1];麻淑媛[1]
(770-773)
基于往来款项数智化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与实践
涂海江[1];余晓峰[1];席斌[1];尹伯华[1];贵永淯[1];朱怡爽[1];陈勇[1];卢碧[1]
(774-781)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模式
严林颖[1];刘昱辰[1];薛艳妮[1];徐明华[1]
(782-784)
经营性资金良性循环对策研究
杨坤[1];王志斌[1];潘城乡[1];常捷[1];赵丽娜[1]
(785-788)
地下蛟龙出洞记
刘江涛[1];毕强[1];崔玉婷[1];刘明高[1];李非桃[1];姜航[1]
(789-790)
风雪夜里的养护人
李志武[1];彭坚[1];彭东[1];胡强[1];王勇[1];付榆茗[1]
(791-792)
数智赋能·向新而行
王依芸[1]
(793-794)
基于工艺创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以广州市花都自来水厂为例
杨熙[1];唐炜文[1];岑哲晞[1];刘智皆[1];梁建华[1];姜萍萍[1];刘家铖[1];杨思睿[1]
(797-801)
天地采掘-采煤机单项冠军品牌塑造实践
史春祥[1];宋相坤[1];庄德玉[1];张斌[1];邱锦波[1];李庆亮[1];刘宏睿[1]
(802-808)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多元灾害智能协同治理模式
焦小年[1];贺海鸿[1];相里海龙[1];郭林生[1];王建辉[1];吴学明[1];刘战武[1];唐洪[1]
(809-814)
“创新工作室联盟”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王涛[1];彭延彬[1];张宇[1];王紫茵[1]
(815-817)
国之重器——“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品牌进阶之路
孙锋[1];赵岩[1];林凤[1]
(818-825)
TRIZ理论在船舶领域的创新应用
饶洪华[1];郑克雄[1];王树山[1];曹文彬[1];张勃[1];张平[1];林富有[1];于海涛[1];何岩[1]
(826-830)
集中供热燃气锅炉房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
徐铭基[1];闫京[1];关宝良[1];孟思宇[1];张维[1];梁辰[1];刘凯[1];王凤龙[1];朱洪彬[1];赵川贺[1];王居正[1]
(831-834)
彬长低热值煤660MW超超临界CFB示范项目
贺峰[1];祁传西[1];陈建斌[1];高银皓[1];孟宪岳[1];袁旭东[1]
(835-838)
页岩气数据管理体系建设与多学科融合研究与应用
石学文[1];任静思[1];刘军[1];李琴[1];胡南[1];胡燕[1];张震[1];王怡亭[1];孔德蔚然[1];周倩[1];段洋[1];贾艳芬[1];罗昱暄[1]
(839-844)
3万吨级重载列车开行:催动能源 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
兰力[1];王建华[1];王志毅[1];张建[1];靳新元[1];李波[1];王能俊[1];张智英[1]
(845-849)
热力站设备匹配与运行优化模型开发与应用
罗铮[1];胡彦[1];马磊[1];苏李成[1]
(850-857)
垃圾焚烧电厂渣吊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
谈强[1];钟卓延[1];万义安[1];朱建伟[1];李诚[1];郑锦培[1];罗跃[1];陈磊[1];陈旭[1];谢泽坚[1]
(858-862)
汽电联驱锅炉给水泵创新改造实例
朱水兴[1];李森林[1];赵斌[1];周慧明[1];夏佳聪[1];孙宇航[1]
(863-869)
市域铁路车辆修程修制优化的温州探索
唐明辉[1];申晓旭[1];慕光远[1];陈建平[1];周斌博[1];樊泓志[1];牟云杰[1];南硝罡[1];钟小明[1];李春尧[1];魏子翔[1];齐纪世[1];严浚[1]
(870-872)
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实践
房平[1];张闯[1];乔建华[1];马琦[1];朱一峰[1];崔彤勋[1];李延波[1];张涛[1]
(873-879)
可靠、先进、智能:铁路货车制动技术创新中心的构建与机理
申燕飞[1];安鸿[1];吕超[1];周毅[1];杨建平[1];杨帅[1];程苗[1];王开恩[1]
(880-886)
基于BIM技术的雄安新区水生态治理模式
田会静[1];胡保安[1];李龙[1];黄佳音[1];吴殿春[1];王铮[1];赵建豪[1]
(887-897)
高压供电线路多维立体智能巡检管理机制
钟成元[1];陈强[1];廖志斌[1];李毛根[1];林莉[1];王同文[1];王彦刚[1];邱首东[1]
(898-904)
“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全场景”融合落地的中关村模式
施垒[1];郭鑫[1];刘毅[1]
(905-910)
国有能源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王永亮[1];曹满胜[1];何奇善[1];王勇[1];徐皓鹏[1];刘红欣[1];贾月[1];柳泓羽[1];赵民政[1];霍斌洋[1];李壮[1];郭姝娟[1]
(911-916)
基于北斗的干散货船舶航运监控系统
张吉良[1];刘兴[1];江皞[1];安超[1];吴晨刚[1];李冬[1];张永亮[1];李宝新[1];刘安南[1];李成星[1];路巍[1]
(917-920)
供热企业以智能低碳为目标的科技创新体系
郭弢[1];信春[1];张瑞娟[1];尹海全[1];王柳[1];朱晨阳[1];董燕京[1];王海鸿[1];宋亚磊[1];马梦瑶[1];张元[1];马丽[1]
(921-928)
地铁首都机场线北斗定位系统示范应用研究
岳磊[1];李伟明[1];杨海江[1];祁颖[1];梁嘉[1];章明晖[1]
(929-932)
水上交通纯电池动力船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林桂[1];谢美金[1];盘超俊[1];罗汉文[1]
(933-938)
基于IOT的冷链追溯与院内物流RFID智能化项目
杨宇[1];张宏峰[1];李芳[1];黄海[1];陈圣俞[1]
(939-943)
航运碳排放实测技术创新与应用
唐振钿[1];张振伟[1];姜立新[1];谭新星[1];王德华[1];杨璨[1]
(944-947)
以提升可靠性经济性为导向的燃机进气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燕滨[1];冷刘喜[1];马维军[1];靳江波[1];任默[1];张明谊[1];徐宗利[1];芦必兴[1]
(948-955)
基于BIM与算法融合的工程设计项目全生命周期伴随式智能审查系统
鲁志俊[1];褚冬竹[1];陈光治[1];聂燕若[1];刘四明[1];陈强[1]
(956-961)
打造数字金融之盾:手机银行反欺诈机器学习模型与信识模型研究
宁冰[1];盛菲[1];钟萃芳[1];王骁锋[1];鲁怀昊[1];王久君[1]
(962-967)
内控、风险、合规“三合一”数字化管理模式
杨剑锋[1];余国明[1];王志华[1];刘哲生[1];韩慧敏[1];张婷[1];张春雨[1];张瑾[1];王泽[1];张树海[1];王成刚[1]
(971-978)
基层供电企业保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陈蓉[1];覃兰[1];向蓉[1];杨停[1];黄立明[1];曾红颖[1];蒋晶[1];曹誉文[1]
(979-982)
基于数据驱动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李景林[1,2];王成军[1,2];顾晶晶[1,2];问梁军[1,2];顾留杰[1,2];王春华[1,2];徐德刚[1,2];洪旭东[1,2]
(983-989)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
李景涛[1];杨富强[1];刘国建[1];闵祥汉[1];胡昆鹏[1];陆标[1];李浩然[1];杨国栋[1]
(990-997)
丹东特色草莓全产业链综合保险服务模式
韩涛[1];陈山[1];吴鸿涛[1];石玉[1]
(998-1001)
“1+1+1+3”纪检工作法
王恩泽[1];马帅[1];张宗振[1];栗雷[1];刘炫声[1]
(1002-1006)
“4+2”创新模式凝聚北京奔驰“工”力量
孙辉[1];温海燕[1];谢立波[1];孟睿智[1];吴江[1];安思芃[1];蔡蕊阳[1];王劢[1];胡小北[1];宋弘涛[1];高闯[1];李鑫[1]
(1009-1019)
“一库一平台三机制”人力资源数智化管理体系
林立[1];罗斌[1];黄绍明[1];傅雷[1];高文婷[1];邓凯菁[1];张庭威[1];李本波[1]
(1020-1025)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标准
杨朝东[1];余富祥[1];秦海成[1];明晓洋[1];孙占辉[1];毕升[1];刘程林[1];周炜璐[1]
(1026-1034)
新时期女职工队伍建设的“胜利模式”
赵宁[1];史培玉[1];张学旺[1];刘凤凯[1];赵红燕[1];于慧[1];管丽[1];高莉莎[1]
(1035-1040)
基于生产组织优化的“4D”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江洋[1];梁小波[1];赵杰民[1];赵明[1]
(1041-1044)
境外大型水电站属地化人才培养机制
申长超[1];何云春[1];李梦森[1];李锦[1];王龙[1];郑艺远[1];尹志丰[1];刘志远[1]
(1045-1050)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差异化动态考核体系
何先志[1];兰雅芬[1];张思斯[1];刘磊[1];朱晓萌[1];章兹英[1];张亦弛[1];王璥璐[1]
(1051-1056)
“三四五”产业工人创新矩阵赋能华能沁北电厂转型升级
代志刚[1];崔建华[1];魏亚东[1];王雪莹[1];孟浩轩[1];高天娇[1]
(1057-1060)
基于“四三”模式打造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杨伯民[1];纪德成[1];丁梦姣[1];曾敏[1];彭静[1];刘忠飞[1];高锐[1];叶佩佩[1]
(1061-1064)
传统能源企业产业工人成长体制构建与实施
万强[1];邓茜[1];陈舒舒[1];骆海亚[1];屈文煜[1];郭婷[1];许国荣[1];胡予桐[1]
(1065-1067)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活力效率探析
万红建[1];张夏迪[1];何婷[1];吴浩然[1]
(1068-1070)
基于“六要素、四统一”的人事档案智慧化管理体系
李佳辉[1];付辉[1];卢守军[1];陈杰[1];张桦[1]
(1071-1073)
基于业财一体化数智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卜志义[1];王富成[1];张帼[1];高君平[1];黄杰[1];张禾怡[1];杜慧玲[1]
(1077-1084)
智慧稽查赋能供热企业数字化转型
张立申[1];申朝阳[1];袁海臻[1];孙德刚[1];金爽[1];刘子菡[1];李楠[1];郑可鑫[1]
(1085-1092)
基于数字孪生的城中村改造一体化管控模式——以广州罗冲围片区城中村改造为例
吴家友[1];杨坚[1];张研[1];张娜[1];林艾嘉[1];陆昕[1];陈士铎[1];唐燕金[1];劳浩杰[1]
(1093-1097)
数据资产在装饰装修行业的市场化应用研究——以广州珠江装修为例
陈舟[1];卜继斌[1];吴翔[1];符海安[1];江幸莲[1];方为[1];陈展鸿[1];潘盛欣[1]
(1098-1105)
综合客运枢纽群客流统计分析智能管理体系
王京辉[1];靳猷[1];衡玉明[1];刘维正[1];官鹏[1];程金峰[1];杨增新[1];刘自强[1]
(1106-1110)
数智化赋能150亿方天然气规模上产
王遵贵[1];雷小承[1];崔海轮[1];齐刚[1];赵秀飞[1];周宏伟[1];成如意[1]
(1111-1117)
发电企业“能源+算力”转型发展实践
段云平[1];邓建平[1];程宇[1];侯宝[1];孙辉[1];俞新元[1];贺琎芳[1];崔磊[1];赵远[1];张雨[1];赵胜[1];梁宇[1];王海波[1]
(1118-1121)
蒋家河智慧矿山综合应用系统
闫东[1];华贤兵[1];石军安[1];佘晓帆[1];孙正孟[1];郭志国[1];董玉琴[1]
(1122-1126)
广州城投能源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
张忠[1];董川[1];张伟翰[1];梁永波[1];陈家斌[1];任佳庆[1];乔军杰[1]
(1127-1131)
电网企业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全面数智化退费管理实践
陈勇[1];陈翔[1];梁朝仪[1];杨贤友[1];刘桦[1];罗冰[1];徐敏[1];隆卫[1]
(1132-1136)
城市安全源数据服务平台
高顺利[1];张月坤[1];吕玉婷[1];王嘉[1]
(1137-1140)
食品制造企业PLM研发项目管理系统
李志成[1];汤文胜[1];陈菁菁[1];陈倩雯[1];奚振宇[1]
(1141-1144)
国有商业资产数字化经营与管理的珠江模式
周星星[1];马敏虹[1];郭晓晖[1];印梦夏[1];蔡骏豪[1];蔡钟辉[1]
(1145-1148)
配件采销一体化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袁富卫[1];付华[1];刘英博[1];胡雷雨[1];吴新颖[1];夏继彤[1];毛昆[1];严平[1]
(1149-1154)
水利智联多业务融合智能数据综合处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徐永兵[1];袁东[1];张国卿[1];张曰群[1];闫树春[1];甘延朋[1]
(1155-1158)
安全环保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安源方案”
王晖[1];王海[1];杨迎[1];程胜[1];黄仕鑫[1];李辉[1];乐雪焕[1]
(1159-1162)
建筑劳务数智化立体式管理新模式
石琴琴[1];江晓东[1];梁思淼[1];刘泽[1];宁桂成[1];谢诗婕[1];阳志伟[1];臧毅[1]
(1163-1171)
全球集装箱产业链数智化协同平台
李健[1];付有略[1];郭建兴[1];黄方明[1];洪坤培[1]
(1172-1175)
重庆石油经营决策辅助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罗锤[1];江雪东[1];余子嘉[1]
(1176-1181)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转型升级实践
邹勇[1];姜崴[1]
(1182-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