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hina Social Science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学术导向,占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制高点,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话语权,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本刊既是学术批评和思想争鸣的平台,也是学术评价成果的发布平台。本刊致力于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需要出发,面向社会实践、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国情开展有的放矢的学术评价,推出能够体现时代思想高度的研究成果,创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本刊强调“研究的研究”,评论中含有评价,只有对学科乃至中国学术整体进行切中时弊的反思与批判,才能自觉发现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征候,才能形成推动学术前进的内在动力。本刊鼓励学者进行科学的、有深度的评价,并通过适时发布哲学社会科学权威评价机构的研究成果,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探究符合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求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评价标准。通过对重大理论问题、各种学术思潮、跨学科综合研究等趋势的评价,有力激发思想创造力、理论建构力和学术批判力。以此营造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形成权威、公正、客观的评价宗旨和严谨、自律的学风。本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学术季刊。值此创刊之际,向支持和鼓励我们的作者和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将与中国学术界共担当,一起完成时代和学术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一起塑造当代中国的学术风范和理论品格。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创刊时间:2015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9095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267/C
- 邮发代号:82-30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唯物史观透视
孙乐强[1]
(4-14)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
周建新[1]
(15-2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现代化
吕忠梅[1]
(25-31)
基于悖论视角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前沿与进展
焦豪[1];宋嘉艺[2];白颖[3]
(32-41)
数字劳动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探索
肖祥[1]
(42-49)
具象参照型与现实逼近型:两种社会科学学术概念及其生成逻辑
王水雄[1]
(50-60)
超越概念“命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概念化
胡安宁[1];盛渠成[2]
(61-71)
嵌入社会认知:第二人称视角的两重含义
董达[1];陈巍[1]
(72-80)
现象学访谈:第二人称式的双向建构
何静[1]
(81-90)
文图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
黄一[1]
(91-98)
社会认识论的历史图景与“数智—实践”的研究未来
尤洋[1]
(99-109)
农业技术进步研究:方法变迁与应用动态
龚斌磊[1]
(110-118)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视角、方法与路径
张冠梓[1]
(119-129)
亚洲秩序构建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王俊生[1]
(130-138)
程千帆的文学批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刘学军[1]
(139-149)
作为理性信念的普遍伦理——《道义实存论伦理学》评述
孙小玲[1]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