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新丝路

新丝路

New Silk Road

简  介:《新丝路》杂志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应运而生,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登记,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61-1499/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199。办刊宗旨为刊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研究成果,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为丝路经济科学决策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辅助。

  • 主管单位: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 主办单位: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 创刊时间:2015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西安市666号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9923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99/C
  • 邮发代号:52-19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4期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策略 戴珊婷[1] (1-3)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策略研究 王政坤[1] (4-6)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亚五国能源合作中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构建策略 焦丽英[1] (7-9)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李婧怡[1];李倩[1];王世佳[1];唐成智[1] (10-1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联盟: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教育合作 王畇[1] (13-15)

丝绸之路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何莎[1] (16-18)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引导策略探究 胡瑶[1];沈微[1];杨肖[1] (19-21)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王新鑫[1];蒋心悦[1] (22-24)

江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胡亚玲[1] (25-27)

关于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思考——以西藏浪卡子县为例 拉巴次仁[1] (28-30)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农村人才引育留用问题研究 朱中华[1] (31-33)

以自我革命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的耦合逻辑与实践向路探析 王霞[1] (34-37)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范明进[1] (38-40)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使命担当的生成机理、核心意蕴和实践理路 谭义朋[1];宋昱萱[1] (41-4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研究 岳绮云[1] (44-46)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探究 马田洋[1];吴阳芬[1] (47-49)

共同富裕的理论溯源、历史进程与新时代践行路径 任赛赛[1] (50-52)

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生成定位、价值定标及路径定向——以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市为例 李源[1] (53-55)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张清[1] (56-58)

论“两个必然”的科学性 姜作冰[1] (59-6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启示 侯文雅[1] (62-64)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马克思语言哲学探析 朱彦宾[1] (65-67)

新质生产力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肖瑜[1] (68-70)

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研究——以西安市H社区为例 陕紫璇[1] (71-73)

党建引领农村网格化治理的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广西W市的调查 邵晋芳[1] (74-76)

国际友好城市发展路径对城市外交理论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朱茜[1] (77-79)

共同富裕视域下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 嘎玛拉吉[1] (80-82)

广西边境地区普通话推广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东兴市为例 黄茵[1];曹桂磊[1];吴佳欣[1] (83-85)

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政府便民热线的功能定位、运营现状与优化路径 杨佩[1] (86-88)

农村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优化策略研究——以广西桂平市X村为例 陈美合[1] (89-91)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人机协同翻译研究——以桂北采茶歌英译为例 伍丽萍[1] (92-94)

“安万现象”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探析 王新乙[1];周唯唯[1] (95-97)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探究 李俊波[1] (98-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陶建一[1] (101-103)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田鹏飞[1] (104-106)

数字化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袁兴[1] (107-109)

“双高计划”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国际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曾欢[1] (110-112)

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 李慧娟[1];黄汀[1] (113-115)

职业本科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刘玉娟[1] (116-118)

短视频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童伊莹[1] (119-121)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 阳攀[1] (122-124)

数智时代推进高职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赵媛[1] (125-127)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周梦雨[1] (128-130)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现存问题与实践路径研究 孙祺[1] (131-133)

数智时代职业院校赋能佛山地区“新农人”培育的路径研究 宋海燕[1] (134-136)

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袁静怡[1] (137-139)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黎珊[1] (140-142)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 赵雅静[1];田贝[1] (143-145)

高校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孙煜文[1] (146-148)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研究 吴鸿莉[1] (149-151)

开发第二课堂 传承红色基因——以“Z世代”大学生为中心 方洁[1];刘世强[1] (152-154)

晋州红色资源融入党校党性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周寸寸[1] (155-157)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刘铭[1] (158-160)

县级党校提高科研质量的对策研究 王鑫[1] (161-163)

新形势下高校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李辉[1] (164-166)

新时代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探究 黄宝章[1] (167-169)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 李朔[1] (170-172)

“三新”党建品牌的生成逻辑与创建路径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张屹[1];高曼迪[1] (173-175)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价值、风险与路径 牛智菁[1] (176-178)

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杨雪莹[1] (179-181)

国企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的策略探析 曾凯[1] (182-184)

高校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秦瑾[1];黄卫[2];刘瑾[1] (185-187)

论哲学思维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性与应用路径 王海霞[1];杨越峰[2] (188-190)

人工智能技术在国企党建中应用的意义、原则与策略探析 吴丹健[1];李汉广[1] (191-193)

关于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的思考 贾殿坤[1] (194-196)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研究 徐骏[1] (197-199)

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闫文启[1] (200-202)

高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调研分析与路径探究 黄艺[1] (203-206)

文化IP赋能视角下高校双创教育与非遗传承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刘三姐歌谣IP为例 何俊宏[1];吕清梅[2] (207-210)

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曾苗苗[1] (211-213)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徐艳菁[1];宋珍珍[1];雍涛[1];朱振刚[1] (214-216)

高校工科生学业困难的多维成因与系统性干预策略研究 薛瑾[1] (217-219)

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究 丁映轩[1];李建文[1];丁钰玲[1] (220-222)

无锡市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路径研究 付宇[1] (223-225)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对策研究 李婷[1] (226-228)

市域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研究——以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例 吴晓荣[1];仇永萍[2];哈丽旦·巴克[1] (229-231)

“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路径 陈晓燕[1];陈颖杰[1] (232-234)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周婷婷[1] (235-237)

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提升路径探析 杨力[1];戴艳霞[1];钟超文[1] (238-240)

当代大学生“摆烂”现象剖析及干预研究 陈佳伟[1] (241-243)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人才数字化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李春华[1] (244-246)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中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张欣[1];程璨[1];李芷玲[1] (247-249)

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以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苏婵娟[1];赵海文[1] (250-252)

促进青年来邯留邯发展的策略研究 时金艳[1];刘中华[1] (253-255)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特点、负面影响与破解路径研究 左非凡[1] (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