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金融评论
Tsinghua Financial Review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以“顶天、立地、学术、政策”为办刊原则。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内容要求具有深刻性、思想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与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国外经济金融监管机构、国内经济金融政策制定部门、国内外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经济金融学术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依托于清华大学、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国家金融研究院的强大科研资源,利用杂志自行采编、政策制定者提供、科研机构供稿、专家学者投稿等渠道获得的稿件,通过深入研究、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形成独特的内容特色。专注于解读、评论经济金融形势、政策与实践,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主要栏目有宏观经济、央行与货币、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国际、台湾之声等,每期会以专题形式探讨热点话题。于2013年11月5日试刊号发行。本刊在深入、全面、客观地分析、解读、评论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希望为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等经济组织的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经济金融类院校和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教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最终达到实现“推动金融变革、引领金融实践”之目的。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 创刊时间:2013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东门液晶大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73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169/F
- 邮发代号:82-25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7期
全球经济治理新范式
焦捷[1];陆毅[1]
(2-2)
前瞻
(9-9)
回顾
(10-10)
精彩观点
(11-11)
数字
(11-11)
多领域趋暖,稳增长基础逐步夯实
田轩[1,2];张铧兮[3]
(12-13)
全球经济治理新范式
王茅[1]
(14-15)
水到方能渠成:国际秩序重构背景下中国全球治理话语权的提升
达巍[1,2]
(16-18)
全球财政赤字挑战与应对
阿努普·辛格[1]
(19-21)
特朗普主义与全球经济秩序新趋势
强舸[1]
(22-24)
巴塞尔协议框架的争议与挑战
巴曙松[1,2];刘晓依[3]
(25-27)
变革时代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及应对
陈福中[1];刘艾雯[2]
(28-30)
世界银行改革及前景
欧明刚[1]
(31-3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变革及其影响
李兴申[1];谭小芬[2]
(34-35)
逆全球化时代,美联储货币框架如何变革
李超[1];林成炜[1];汤子玉[1]
(36-38)
全球货币体系的演进:历史与未来
贺力平[1]
(39-41)
迎接全球货币金融秩序重构的战略机遇期
王胜[1,2];金倩婧[3];钱康宁[2];陆铭俊[2]
(42-45)
全球新变局下的国际数字货币体系前景分析
杨雨佳[1];戴昱铃[2];王玙戈[2]
(46-49)
美国贸易战历史案例的回顾与启示
谢志军[1];周俊桃[2]
(50-53)
转型金融:全球气候治理下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马骏[1,2]
(54-56)
稳定币的稳妥和可持续发展
余伟文[1]
(57-58)
稳定币政策走向:美国向左,欧盟向右
沈建光[1];朱太辉[1];王若菡[1]
(59-61)
美国加密资产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杨涛[1]
(62-64)
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WA):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场革命——从公司融资到项目融资
刘世平[1,2]
(65-66)
关于当前房地产形势判断与建议
尹中立[1,2]
(67-71)
金融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功能与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
舒良超[1];戴逸明[1]
(72-74)
增强中国特色金融ESG评级体系的国际规则话语权
师奕[1,2];孙启轩[3];孙玏[4]
(75-78)
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特征剖析与应对之策
刘晓曙[1];鞠卓[2]
(79-82)
全球资本格局重塑下中国资产战略布局思考——依托“泡泡机制”承接中概股回流
宋效军[1];许璐微[2]
(83-86)
加快形成政策与市场合力,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安国俊[1,2];袁佳宁[3]
(87-88)
关于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思路的思考
葛小波[1];程棵[2]
(89-94)
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银行保险机构:创新及挑战
龚明华[1]
(95-97)
AI Agent在银行业的应用探索与未来展望
毕超[1]
(98-100)
做空投资者在什么时候交易?——来自日内数据的证据和对知情交易模型的启示
张晓燕[1];张欣然[2];余影[1]
(101-102)
破解“幻觉”难题 助力金融智能健康发展
张艺伟[1];张远远[2];张晓燕[2]
(103-106)
美债走势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蒋一乐[1];何雨霖[2]
(107-110)
从中世纪英格兰的货币更迭看数字货币治理
黄希韦[1,2]
(11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