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经济学 集刊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Shanghai School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2017-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2001年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走出上海,与全国一些高校和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等联合举办论坛。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在黑龙江大学,2004年在武汉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2005年在郑州大学,成功地召开论坛。2003年,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成立并开展学术活动。10多年来,已召开20多次研讨会,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 海派经济学的理论特征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点,综合古今中外合理思想,包括综合借鉴运用各种社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构建既超越马克思经济学又超越西方经济学的新范式。 海派经济学的学术风格是海纳百川、推陈出新、探求真理。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比如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提出二者是“正反同向交促互补变动论”。再如,“四主型”市场经济改革观,我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公式是“四主型”的: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改革观,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改革观,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改革观,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改革观。 其他的原创性观点还有“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市场型公有高绩效论”、“一府两系三层分类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论”、“社会主义三阶段论”、“当代全球基本经济矛盾论”等。 海派经济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也就是系统的经济学方法、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政策主张。这样,也就受到广泛的关注。
- 主办单位: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主 编:程恩富;顾海良
- 创刊时间:2003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上海财经大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2-4810-9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简评《征途:走向现代化》
程恩富[1]
(F0002-F0002)
《资本论》中的人口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朱炳元[1];夏雪[1]
(1-14)
从“人是机器”到“机器是人”:资本的操控及其趋势
沈文玮[1];赵佳敏[1]
(15-27)
经济增长能带来经济繁荣吗?——对经济增长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理论阐释
傅娟[1]
(59-75)
深刻把握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三重逻辑
刘海泉[1];臧宇欣[1]
(76-88)
绿色税收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制度框架优化
方东霖[1]
(89-101)
论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特性与时代意蕴——以陈嘉庚企业家精神为视角
肖斌[1];陈其源[2]
(102-117)
企业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陈家涛[1,2];王璞玉[1]
(118-133)
数字资本主义的劳动生活方式异化批判——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
张桂芳[1,2];闫申[2];刘晓音[3]
(154-167)
数字资本主义的生态悖论:逻辑生成、内在机制与治理路径
李嘉良[1];科斯塔斯·拉帕维萨斯[2,3]
(168-179)
阿尔布瑞顿对资本主义食品体制的批判及启示
王春旭[1,2];陈四海[3]
(180-190)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丰富内涵的道理学理哲理研究
朱成全[1];李宁[1,2];杨彤彤[3]
(205-219)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的路径
王伟光
(248-249)
超越数字资本逻辑的财富积累机制规范路径
程恩富;侯晓东
(249-250)
把握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学术理论的核心要素
王维国
(251-252)
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实践枢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王生升
(252-253)
关于数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点结论
乔晓楠
(257-257)
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理论主张与目标
余维海;舒惠千
(258-259)
立言传道《资本论》笔落沧海领风骚——经济学界的燃灯者陈征教授
李建建;陈美华
(259-260)
简评《千年忧思: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治乱兴衰思想论纲》
陈龙[1]
(263-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