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简 介:《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是2010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倡导和追求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为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学科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提供理论园地。 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传播先进的文化理论知识,展示校内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扶持人才,为学术繁荣服务。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20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02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67/C
- 邮发代号:14-12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与时代创新
刘畅[1];符征[1]
(1-4)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曾海珠[1];刘利[1]
(5-9)
纳斯鲍姆“能力进路”视域下的动物正义理论探究
吕艺铭[1];龙丽达[1]
(10-14)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人类劳动幸福之路
苏玲[1];王颖[1]
(15-18)
习近平关于文化外交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
鹿陶陶[1];黎明辉[2]
(19-23)
青年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探究
孙相娜[1]
(24-28)
困囿与疏解:消费主义视域下青少年主体价值的审视
陈楚天[1];孙金波[1]
(29-33)
物质到符号的迁徙:商品拜物教与消费社会的虚拟化
丁子宸[1];苏成爱[1]
(34-39)
数字经济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实证检验
周兴荣[1,2];徐晓轩[3]
(40-45)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脉络和实践路径
徐丽娜[1];陈江波[2]
(46-49)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村直播电商打造“兴乡共富”新生态
郭佳祺[1]
(50-54)
新时代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问题检视与完善路径
龚义年[1];江涛[1];王秋芳[2]
(55-58)
《新加坡调解公约》下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因应
张晓凤[1];韩露[2]
(59-63)
中国法律大数据研究的演进、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李海霞[1]
(64-71)
恩格斯对国民经济学财富观的批判探微——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考察
王曼[1];张斌[1]
(72-77)
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崔育久[1]
(78-82)
数智化时代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邹琴[1];许培源[2];张雪梅[1]
(83-86)
中国语料库翻译学二十年(2003-2023):现状、问题及对策
邹更新[1,2];黄立波[1]
(87-94)
“X!Y”式标题句的句式选择和语用功能
史维国[1];贾若琳[1]
(95-100)
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的语法生成及语义认知
吴默[1]
(101-105)
一部21世纪东北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评《中国语言资源集·吉林》
刘宇[1]
(106-109)
贡布里希语境中的“文艺复兴”概念重塑与价值考量
张宏[1];周丽明[1];蔡恬[1]
(110-112)
中法建交6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法译出版回眸
栾荷莎[1]
(113-117)
作为网文叙事技术的精神分析——以《我的治愈系游戏》为例
林焕[1];孙葳[2]
(118-121)
客体性·主体性·本体性:《荒二代的麦浪》的物性书写
张劲松[1]
(122-128)
中古时期河湟地区政权形态嬗变研究
张弘毅[1]
(129-133)
俄国远东地区华人“公议会”刍议
窦欣宇[1];南慧英[1]
(134-138)
1916—1931年哈尔滨市图书馆与文化事业发展透视——以《远东报》《滨江时报》报道为视角
郗鹏[1];李新[2]
(139-144)
从噪声规避到信源真实:社交媒体平台虚假视频治理研究
段萱[1];李敏辉[1]
(145-152)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微短剧赋能文旅的三重勾连
姚瑶[1]
(153-158)
空间·身份·互动:书店打卡的双轴关系符号建构
王子翼[1];韩正非[2]
(159-164)
“三全”育人视域下开放教育学生社团建设的价值蕴涵、困境审思与突破路径
叶丽珍[1]
(165-169)
新型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模式探究
刘娈[1]
(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