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Cultural Herita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文化遗产》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创刊时间:200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文堂910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0890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45/G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热记忆”:文化遗产与历史的温度 高小康[1] (1-8)

非遗生态保护的中国探索 宋俊华[1,2,3] (9-16)

论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与路 马知遥[1];常国毅[2] (17-25)

构建传承共同体:我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多层次优化探析 刘洋[1] (26-3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地方性知识的生成与重构——以贵州“村超”为例 杨丹[1] (35-42)

非遗与清代中日文化交流——以铜商和日本采铜为例 松尾恒一[1];梁青[2] (43-51)

汉中石门摩崖《大开通》的书法美学探究 彭芃[1] (52-59)

“被场景化”的气氛与“梅党”全方位构作的制造美学——以1930年梅兰芳访美为个案 邹元江[1] (60-67)

晚清民国江南“水路昆班”戏曲演出生态功能论 裴雪莱[1,2] (68-76)

清宫“串头本”的文本形制、文本渊源与武行角色考述 徐建国[1] (77-84)

郑振铎旧藏明抄本弹词《白蛇传》考辨 高慧智[1] (85-92)

新见《分金记》作者叶良表生平史料及其戏曲史意义 李越[1] (93-99)

故事诗学研究专题 孙正国[1] (100-100)

本土之根与文明互鉴:范丹问佛故事的知识生产研究 漆凌云[1] (101-108)

民间故事“问答叙事”的象征与结构 李丽丹[1] (109-116)

蒙古族“求好运”故事的母题来源及主题演变 陈岗龙[1] (117-124)

上巳节与文人雅集传统的形成及流变 田蔚[1] (125-133)

台北藏稀见《鼠瘟宝卷》叙录及其价值 赵世昌[1] (134-141)

对话与互释:汉学家阿理克及《粗画解说》的编辑 徐晨蕾[1];唐娜[2] (142-149)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访谈 魏唯一[1];王栋[2] (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