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
Cultural Herita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文化遗产》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创刊时间:200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文堂910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0890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45/G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的十大主题
李一丁[1]
(1-9)
非遗保护与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方鸿琴[1];申文广[2]
(10-17)
节日气氛的现象学阐释
刘智英[1]
(18-28)
生活世界视域下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崔天[1];赵万里[1]
(29-36)
非遗微纪录片的影像深描、青春叙事与融合传播
张桂杰[1]
(37-43)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区隔与空间生产
赵缇[1];赵萱[2]
(44-51)
汉唐间宴会中的马戏
黄紫[1]
(52-60)
读者定位、编刻策略与《风月锦囊》的选本特色——以“文本社会学”为视域的考察
陈志勇[1,2];雷雨佳[2]
(61-71)
满文档案新见康熙朝早期宫廷的三种演剧机构
张夏菁[1]
(72-79)
郑振铎藏“莲勺庐”抄本戏曲《西厢记后传》底本及撰者考辨
孟永林[1]
(80-87)
清代太行山东麓老母庙剧场、行头班与赛会演剧形态
王鹏龙[1]
(88-95)
地方性知识与水环境治理:以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工程为例
陈爱国[1]
(96-102)
论传统鼓乐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胡妍璐[1];王天乐[1]
(103-111)
婚恋题材二人台唱白的程式化表达
王晓婷[1]
(112-120)
从古巴到中国的伦巴:超越日常的舞蹈实践
彭馨妍[1]
(121-127)
湖北远安县民间丧葬的过渡礼仪
汪瑶[1,2]
(128-136)
神圣的“蘑菇”:论商周青铜酒器上的短柱之谜
柴克东[1]
(137-143)
国际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动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宋俊华[1,2,3];张珈玮[1,2]
(144-150)
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光舜访谈
刘灿姣[1]
(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