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 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以反映本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同时接纳院外自由投稿为辅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现为季刊,每季末月中旬出刊。其前身为《阜阳教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91年7月。2002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学术窗口。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91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西路106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43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16/Z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韩硕[1]
(1-4)
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思维”
尹星[1]
(5-8)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生成条件及实现路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
胡田田[1]
(9-12)
新时代奋斗精神涵养青年工匠的心育价值及实践指向
张欣[1]
(13-18)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类型化发展的生成逻辑、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
陶绍兴[1]
(19-22)
具身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张雪梅[1]
(23-26)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发展困境及推进路径
谢淑珍[1]
(27-30)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样态革新与现实省思
赵杰[1]
(31-35)
元评价视域下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审视与革新
高瑜[1]
(36-40)
自尊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张蕾蕾[1];方丽丽[1];张志华[2]
(41-46)
基于RK3588与C-YOLOv8的嵌入式道路病害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周峰[1]
(47-53)
西域诗歌楼兰意象的演变机制与文化意蕴考释
宋彩凤[1]
(54-58)
家国叙事的结构演变与文化功能转型: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情感母题再审视
江紫娟[1]
(59-63)
中国当代文学农民形象塑造与转型路径探究
程敏[1]
(64-66)
论沈从文北京初期文学创作中的大学生形象
王爱文[1]
(67-69)
大禹治水对中华文明影响的三重维度
金云[1];闫成俭[2]
(70-74)
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
汪佳琪[1]
(75-78)
《秧BOT》机械与舞蹈的符号重构与媒介认同
张峻珲[1];张雷[2]
(79-81)
符号、身份和自我的二元建构——以徐峥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为例
刘小芳[1];邵可嘉[1];李贞[1];孙树华[1]
(82-85)
皖南民歌旋律结构对地方音乐文化认同的影响及策略探析
王莹[1]
(86-88)
将有应收账款保理合同效力认定分歧与重构——基于220篇生效判决书的实证研究
刘永智[1]
(89-95)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刑法规制——以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为切入点
苗琪[1];李婷婷[2];李冠霖[1]
(96-102)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王思婷[1];吴泽锋[2];张文胜[1]
(103-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