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传播
Future Communication
曾用刊名: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6)
简 介:《未来传播》主要刊登学院涉及到的有关学科领域和传媒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学研究以及教学、教改研究成果等,旨在及时、准确、全面反映本校和全国传媒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 创刊时间:199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8418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412/G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图片
(F0002-F0002)
平台基础设施可供性与“数字共通”交往实践——基于“TikTok难民”的计算扎根研究
吴飞[1];吕澄欣[1]
(2-15)
从平台主导到共创共享:数字共通视野下网络文学创作的困境与转型
胡睿[1];叶欣[1];杨婧怡[1]
(16-28)
如何理解“数字共通”中的共享——基于马克思共享思想的视角
孟晓红[1];李志[2];张文艺[3]
(29-37)
打开算法“黑箱”:美国新闻算法披露制度的演进与启示
范玉吉[1];张黄茜[1]
(38-47)
失衡之恋:人机情感关系的非对称性及风险透视——基于AI虚拟恋人用户的深度访谈
张艳[1];舒长泉[1]
(48-58)
溯源、演进与愿景:中外人机传播研究20年(2006—2025)——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超[1];王瑞[1]
(59-70)
听障者如何成为“骑手”?——一个“技术—社会”可供性视角的分析
李东晓[1];丁珂玥[2]
(71-82)
当文化成为“数码物”:数字平台何以“活化”非遗传承实践
张子铎[1];薛中军[1]
(83-95)
AIGC冲击下传媒创新创业教育进阶策略研究
章周炎[1]
(96-105)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美学?
朱晓军[1]
(106-113)
情感体验、伦理构思与审美传达:重识人工智能电影创作的三个维度
何昶成[1];刘若琪[2]
(114-121)
人机协作、叙事分野、潜在互动:中国AI动画微短剧“工业美学”式叙事策略
满胜宠[1];徐欣乐[2]
(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