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文化
Shanghai Culture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
简 介:本刊是目前全国唯一全方位介绍上海的综合性月刊,以“权威性、资料性、可读性”使“立足上海,反映上海,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原定办刊宗旨得以具体化。杂志全方位地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及发展变化的各个层面,同时也为政界经界的各种决策提供最新的、翔实的动态报道。
- 主管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2号楼928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989X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655/G0
- 邮发代号:4-88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北海公园》
(2-2)
海派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及其创新实践
徐清泉[1,2];白羽弘[1,3]
(5-13)
节日舞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高雅[1];黄意明[2]
(14-21)
“做”文化理论
单世联[1];李舒涵[2]
(22-31)
艺术现象的发生学奠基——论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感性学”方案
唐祺林[1]
(32-42)
知识分子在90年代——对“人文精神讨论”的主体探讨
薛展鸿[1]
(43-51)
新时期地方文艺期刊与文学主潮——以1985年前后的《上海文学》为中心
郑琴[1]
(52-59)
重塑上海文化审美共同体的期刊路径——以《上海文学》(1992—2008)为中心的考察
张曼[1]
(60-69)
真正的长期主义是文化的长期主义——DeepSeek和人文精神
秦兰珺[1]
(70-77)
机械缪斯的困境:DeepSeek会让互联网文化生产进入新纪元么?
郝煜东[1]
(78-85)
接入DeepSeek:微短剧生产的后人类时刻
曹钺[1,2]
(85-92)
我们与机器共生的距离还有多远?——AI的兴起和后人类文化的伦理思考
赵屹然[1]
(92-98)
审美日常生活与隐性秩序外显——谈近年来新海派电影中的人民性表达内驱力
周珉佳[1]
(99-106)
新时代上海题材电影:故事“新篇”与气氛美学
齐伟[1];石应鑫[2]
(107-116)
因父慈而子孝:《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家庭想象与“幼者本位”伦理
熊成帅[1]
(117-126)
编后记
(127-127)
新书推荐
(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