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当代音乐

当代音乐

Modern Music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轻音乐

简  介:《当代音乐》是正规的音乐学术期刊(月刊)。办刊宗旨为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突出时尚性、知识性、学术性、权威性,报道当今乐坛信息资讯,刊发具有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创新性的音乐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吉林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2233
  •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414/J
  • 邮发代号:12-48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0期

音乐学人 迟宇明 (F0002-F0002)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风格与和声教学策略分析 柳笛[1] (1-3)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田莉[1] (4-6)

地域文化视角下信天游与多元声乐语调的比较研究——以中原、西北、江南声乐为例 陈福杰[1] (7-10)

当代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美育教育中的探索 于舟晚[1];王芳[1] (11-13)

音乐创作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路径——四川音乐学院全息声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 杨光[1] (14-16)

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城市音乐空间建设 王悦鹏[1] (17-19)

新时代钢琴教育中的情感培养与技术训练的整合研究 陶琳[1] (20-22)

民歌元素在现代筝曲编创中的表现形式与技巧探析 叶江钊[1] (23-25)

声乐表演与钢琴伴奏的协作策略探析 罗宇静[1];王睿[1] (26-28)

钢琴作品中同构联觉的建构 姚岚[1] (29-31)

国风音乐对年轻人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程萍[1] (32-34)

艺术本体论视域下瓦格纳歌剧的浪漫主义色彩研究 王一品[1] (35-37)

论声乐教学开展“课堂革命”的内涵价值 何苗[1] (38-40)

高校西方音乐史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融合研究 韩丽[1] (41-43)

四川民歌美育教学策略在高校声乐实践中的应用 卢忠智[1] (44-46)

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金三角”结构——当代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思考 杨斐雁[1];侯蕾[2] (47-49)

高校“合唱与指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洪熙婷[1] (50-52)

高校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递进式教学的探究 郝立红[1] (53-55)

高职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美育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王雪梅[1] (56-58)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马娅娅[1] (59-61)

AI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研究 张忻忻[1];金洛吟[1] (62-64)

赋能与变革:AI在传统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管乐[1];纪澄宜[1] (65-67)

跨学科背景下非遗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刘慧霞[1] (68-70)

中国传统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基于文化自觉与课程创新的双重视角 马方明[1] (71-73)

多元智能理论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教学实践之探究 郭怡雯[1] (74-76)

新媒体视域下的传统音乐传播——以宁夏小曲为例 常少钰[1] (77-79)

文化认同实践对中国豫剧保护与传承的启示 赵梦娜[1] (80-82)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胡丹娜[1] (83-85)

川北民歌音乐语言的地域特色研究 梁文敏[1] (86-88)

民族声乐演唱中方言韵味的表达——以河南民歌为例 王李榛[1] (89-91)

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演奏分析 颜紫琼[1] (92-94)

传统音乐的传承策略及路径研究——以贵州侗族大歌为例 钟桂红[1] (95-97)

浅析古筝现代作品《晓雾》演奏技巧与艺术风格 王子怡[1] (98-100)

筝曲《风之猎》的音乐与演奏探析 刘立琦[1] (101-103)

莫扎特音乐作品美学特征分析——以《c小调幻想曲》为例 张泽慧[1];付琳[1] (104-106)

小提琴教学中音乐姿态理论的运用研究 李心怡[1];孔文[1] (107-109)

即兴伴奏中三种主流和弦标记法的比较研究 谭子丰[1] (110-112)

打击乐器在当代作曲中的技术创新与表现手法 翟奕菲[1] (113-115)

乌力吉巴雅尔《马头琴第一协奏曲》和声技法研究 刘志强[1] (116-118)

钢琴作品《舞狂》中探戈元素的探索 苏畅[1] (119-121)

从音乐审美角度看琵琶演奏的技巧选择 张玥彤[1] (122-124)

谈合唱作品《路》的风格特征与艺术处理 孙光宇[1];张宇杰[1] (125-127)

民族歌剧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探究——以《沂蒙山,永远的爹娘》为例 孙欣悦[1] (128-130)

圆号演奏技巧的训练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马天宇[1] (131-133)

双钢琴作品《红旗颂》合作演奏技术研究 郭可心[1];陈晶[1] (134-136)

钢琴作品《春舞》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研究 胡皓[1] (137-139)

浅析流行音乐录音版与现场版演唱方式的异同 汪芳朵[1] (140-143)

湖南花鼓戏音乐元素在克莱斯勒小提琴曲《中国花鼓》中的运用与演奏诠释 雷悦瑶[1] (144-146)

艺术歌曲《诔词》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郑如絮[1] (147-149)

一叶落 薛能[1];吴永瑜[1] (150-150)

前奏曲Ⅰ 钢琴独奏 和乐为[1] (151-151)

高校拉丁舞课程中音乐结构与美学意境的协同教学研究 韩曾斌[1] (152-155)

声乐演唱与舞蹈艺术的融合研究 姜羚[1] (156-158)

音乐情感传递下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舞感”培养 赵广沂[1] (159-161)

徐州汉画像石中袖舞的身体语形与审美意象 郝一丹[1];相宁[1];叶玲[1] (162-164)

一“梦”江南——民间舞作品《江南》的舞蹈意境 刘茜[1] (165-167)

新媒体视域下舞蹈创作的机遇与挑战 翟茜彤[1] (168-170)

数字新声探艺境:重塑声乐艺术呈现路径 张梦天[1] (171-173)

5G时代高校声乐教学的信息化变革与趋势分析 王宏[1];李祥鹏[2] (174-176)

桂西北少数民族声乐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凌俐[1] (177-179)

戏曲元素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费靓靓[1] (180-182)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师在线课程教学的师资培训模式研究 马琳[1] (183-185)

基于文化传承体系的濯水镇后河戏创新发展探究 陈薪宇[1];颜贤华[1] (186-188)

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力的提高途径——以《长恨歌》为例 朱艺璇[1] (189-191)

AI音乐制作赋能校园文化生活 康艺[1] (192-194)

浅谈美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冯兆彤[1];张薇[1] (195-197)

西汉郊祀乐制考述 黄家晖[1] (198-201)

音乐研究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毛雨暄[1] (202-204)

音乐学人 安晓军 (205-205)

中国青年大提琴演奏家 方义嘉 (2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