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人物形象鉴赏——《鸿门宴》课堂教学反思
黄祖光[1]
-
显与隐之间:985学子焦虑的传播机制与媒介调适策略——兼论数字青年与新媒介技术的复杂关系
张帆[1]
-
走出独断论,拥抱实践论,践行整体论——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之四
宋江宁[1]
-
基于径流路径先导理念的校园设计探讨——以三个依山而建的校园为例
陆超[1];王扬[1];佟肖萌[2]
-
技术犬儒主义式抗议:元宇宙的民间理论研究——来自河南省B市X县城的调查证据
朱政德[1]